十福晋的奇思妙想(220)(第2页)

 胤誐闻言收了脸上的笑容,有些怅然地开口,“是啊,我们都是皇阿玛手中的棋子,不是儿子而是小玩意。”

 慕瑶优雅地翻了一个白眼,“好了,别在我面前悲春伤秋的,待会揍你一顿你便没心情想东想西了。”

 胤誐:“……”

 胤誐委屈巴巴地看着慕瑶,“我就说说而已。”

 他可懒得为了皇阿玛的夸赞拼命,一向便是得过且过。

 只是一想到纳福是他们的长子结果自幼进宫,和他们的感情比不过康熙感觉有些不满罢了。

 胤誐轻啧一声,放下手中一直把玩着的玉佩,“我去找人给十四一些事情干,”

 胤誐眼中闪过一丝危险的光芒,“这死小子竟然将主意打到了纳福身上……”

 “真是……”

 “不知所谓。”

 慕瑶冷笑一声,“永和宫腿上的黄泥都还没彻底洗干净,这边又想着怎么挑起风波来了,一个个上蹿下跳,瞧着让人烦。”

 “我听说西北似乎有异动?”

 胤誐直起身,神情严肃些,“如今来报只说是些流匪四处逃窜,请求出兵剿匪。”

 “但是实际上那些流匪都是从西藏流窜过去,估摸着是西藏那边前来摸底的排头兵。”

 慕瑶眸光未闪,“自从直郡王贬为庶人被幽禁之后,这兵权便被皇阿玛牢牢握在手心,其他想要染指兵部的人却没一个有老大的手段。”

 “如今西北战事将起,我们也可以在其中获利。”

 “十四……或许是有些心思。”

 胤誐眉眼一动,“你是说,我们要让十四拿不到领兵的差事?”

 慕瑶摇摇头,一脸你怎么会这么般想的表情,“不,打仗哪里是那么轻松的,十四不是自立门户,觉得自己也有一争之力吗?”

 “我们偏偏要帮十四,让他去战场上厮杀,让他去立战功……”

 胤誐皱着眉没说话。

 慕瑶继续说道:“这朝西北用兵,确定下来要一年半载,便是真打起来也要一年半载。”

 “如今又不是早年,皇阿玛身体康健,皇子阿哥上战场立功封爵的好时机。”

 “最关键的几年他在战场上度过,便是立了功劳又如何?”

 慕瑶不屑地勾起嘴角,“皇阿玛如今精神明显比不上前些年,说一句日薄西山也不为过,若是关键时刻他还在战场上……”

 “难道朝臣会拥立还远在西北的新君吗?其他人可不是吃素的。”

 胤誐张了张嘴,认同道:“确实如此……”

 慕瑶抬眸看向胤誐,声音带着几分蛊惑意味,“我们也没做什么不是吗?若是其中他们两个有任何一个不愿意,这件事在未来也不可能发生的,不是吗?”

 胤誐沉默着点点头,他对那个位置并没有什么欲望,但是他儿子有。

 作为纳福的阿玛,他便是不可逃避的一环。

 胤誐叹了一口气,他想要不给纳福拖后腿,最起码也要让自己看起来有些本事才行。

 真到了那种时候,还可以说自己前几年不过是在韬光养晦……

 胤誐有些心虚地想着,也不知道这种说法会有几个人信?

 胤誐掰着手指数着自己的赢面。

 有一个好儿子……

 嗯……

 胤誐在慕瑶一脸疑惑的表情下再度弯下一根手指,

 有一个好儿子……

 胤誐尴尬地摸了摸鼻尖,他虽然找不到什么优点,但是也找不到什么短处吧?

 胤誐自觉自己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胤誐开始和慕瑶商量该怎么将自己的形象塑造地伟光正一些。

 慕瑶美目一转,眼波流动间便出了主意,

 “也不能一下子转变的过于迅速,你向来不愿意和人低头的性子这朝中上上下下谁人不知?突然之间便兄友弟恭也不见得有人相信。”

 “你还是按照你往日的性子行事,只是以前懒得掺和的事情进去搅和一下,站在道德制高点将所有人都批判一番便够了,只要让人知道,你敦亲王是一个帮理不帮亲的‘正直人’便够了。”

 胤誐一脸轻松地说道:“这个简单,我不一直都是这样的人吗?”

 “十三至今看见我都一脸感谢呢。”

 胤誐觉得自己做的最正确的事情便是听了福晋的话,在十三被关在养蜂夹道的那几年会关照一下十三府邸里面的子嗣,偶尔还会往养蜂夹道送些炭火药材之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