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陈年卷宗(第2页)

 赵福生说到这里,语气顿了一下: 

 “不对,应该死于孙府故居。” 

 汤祖望死后,受孙绍殷的法则影响,金县出现了长达26年的‘太平’。 

 这种‘太平’是受到压制后的伪太平,但不可不认,金县这些年并没有发生过鬼祸。 

 按照镇魔司法则,没有鬼祸发生,便自然没有鬼案记录——金县镇魔司的这二十几年案架上应该是一片空白才对。 

 可此时案格上却都摆满了卷宗。 

 “是谁写的?” 

 陈多子也问。 

 赵福生还没来得及回话,便听一个怯生生的男人道: 

 “是、是咱们镇魔司的汤大人写的。” 

 来者是个四十五六的中年男人,脸有些圆,留了络腮胡。 

 一身黑红相间的令使制服穿在他身上勒得紧绷绷的,他戴了一顶黑皮帽子,说话时眼神不安,看向身后。 

 背着棺材的刘义真从他身后走了出来——此人是他随手抓到的金县镇魔司人,就是为了带进来问话,解释这些自大汉221年后出现的卷宗。 

 这个令使的话令得孟婆怔住。 

 赵福生倒并不意外,她并没有继续追问卷宗的问题,而是看向了眼前的令使: 

 “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是哪一年进入金县镇魔司当差的?” 

 那令使见她神色温和,气息并不阴冷,心下一松。 

 他有些害怕背着棺材的刘义真,不敢离他太近,又见赵福生笑意吟吟,当即小碎步试探着往赵福生的方向跑了几步,随即顿了顿,看刘义真没有阻止,不由一喜,这才答道: 

 “回这位大人的话——” 

 陈多子忍不住提醒: 

 “我们家大人姓赵。” 

 他惊喜的道: 

 “那不巧了,我也姓赵,赵大人说不定与我们是本家呢。” 

 赵福生笑了笑,没有说话。 

 那姓赵的令使紧绷的神情一下放松了许多,知道赵福生就是今日掌控金县的‘赵大人’后,他莫名多了些亲近之感,当即答道: 

 “大人,我叫赵金焕,原是益州治下广平县高阳村人,当年与汤大人是同县老乡,在二十六年前跟着汤大人一起来金县赴任的。” 

 不再害怕后,这赵金焕的说话声大了些,语调也流畅了不少: 

 “我来镇魔司那年十七,如今已经四十三岁了。” 

 赵福生点了点头: 

 “这么说来,你也是金县镇魔司的老人,又与汤祖望是同乡,想必对他很熟悉了。” 

 赵金焕刚点了一下头,接着动作僵住,脸上露出迟疑之色。 

 “怎么了?”赵福生故意问了一句。 

 他说道: 

 “我在金县镇魔司的时间确实不短,汤大人当年因为同县的缘故,对我也颇照顾,但是——”说到这里,他顿了片刻。 

 赵福生见他脸现畏缩之色,就道: 

 “你有话只管说,哪怕说错了,也不会怪你的。” 

 赵金焕就笑道: 

 “那我就放心了。” 

 他说道: 

 “不瞒大人,我跟汤大人这点沾亲带故的关系,在大人们眼里不够看,但在金县却够用了。” 

 赵金焕有了与汤祖望之间的关系,在金县镇魔司内俨然令使们的头。 

 虽说汤祖望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厉鬼复苏,但其他人不清楚这一点,仍当他还活着,也因此赵金焕在金县镇魔司内部是颇有地位与威望的。 

 “……从二十六年前,我感觉、感觉汤大人变了。”赵金焕说到这里,脸上露出恐惧之色。 

 “我、我受大家推崇,汤大人的生活起居及一些相关事是由我负责的。” 

 金县没有鬼祸,令使不再受鬼祸之苦,便处理一些闲琐杂事。 

 “汤大人每日生活不变,日常会先进议事大厅坐一坐,随后会去吴家,再在傍晚归来,后洗漱安睡。” 

 赵金焕说着说着,众人便见他脖子、耳根后密集的鸡皮疙瘩浮起来了。 

 “太、太准时了。”他别扭的道: 

 “大人,我定过沙漏观察过,真是半点儿时辰都不差,给我的感觉,汤大人这每日晨昏起床入睡,干的事儿,二十几年如一日,且时间都是一致的。” 

 有时他不看时辰,只要见汤祖望出现做事,就能将准确的时间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