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烟火19(第2页)

桐桐在里面就笑了,这不是就学会了吗?

四爷的想法是对的,现在这系统性学习,其实进行的是一次思想由旧换新的改造。

桐桐放下手中的活,看小意的作业。这孩子挺灵性的,她说:“六月去考试,高中招生,试着报名去考高中。”

小意指了指自己:“我?”

嗯!问过老师了,县城的女中今年只招到三十一个学生,最高的分数是八十六分,最低的分数是三十二分。现在支持女孩上学的都少,更不要提叫女孩子去读高中了,真的少之又少。只要去报名,分数不到差的不能见人,就能读。

哪怕将来高考完,却只考上中专,连大专都读不了,那也没关系。统考招生的中专生跟金寿这种自主考试招生的还不一样。

金喜就问:“我能跟我三哥一起考吗?”试一次,不管啥学校,能考上就去念。

行!试试就试试,这个阶段属于教育的起步阶段,九成九的人都没有意识到知识能改变命运。学校、老师做宣传,给家长做思想工作,让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去。但真正重视的有多少?尤其是在农村,有几个坚持送孩子念书的?

九年义务教育那是八六年写进宪法的,至于现在……吃都吃不饱,还念书?早早劳动,早早自己养自己,继而养家,还念书?念的什么书?

在这种背景下,稍微给点应试指导,学习加压,就能考过去的。

可小意不愿意去念女中,“我过了年就十四了,我有相当于中学生的学历,我就能考中专。”念女中是需要学费的,还需要生活费。可读中专,就有补贴,家里几乎就不用花钱了。“中学读完,还有大学……”

“我到时候能念就念,念不了就能分配工作!要是万一考不上大学,不是还耽搁了三年,多花了三年的钱么?”反正我不去念女中,我要去考中专。

桐桐:“……”

四爷就在外面说:“那就都出来,看看这中专怎么考。”

市里的中专有三所,一所是农林技术学校,一所是卫校,一所是畜牧养殖学校。

县里有一个中专,是中级师范学校。

金喜指了指畜牧养殖:“我去!我去考这个……”这个毕业了分配回原籍,河滩就有养殖场,肯定会去那里的,离家近。

小意想考卫校:“我试试,看行不行。”

金寿在农林和师范中间犹豫不决,去市里读几年书,长长见识,当然好了。但是爸爸的身体不好,大哥二哥都成家了,自己要是去的远了,家里有事自己都未必能赶回来。

所以,他说:“师范。”

四爷没反驳,他说:“你急着做决定,可以再想想。三月份考试,二月份报名,还早……”到时候身体也就养的差不多了。

养身体是真,借了各种书在家里读也是真,给三个孩子出题,这么一晃悠就是一天。

像是卫校的考题,还得桐桐来,这是学校命题,肯定是带着专业上的常识问题。

那就得她抓紧了解人体常识,比如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哪些属于基本的生命体征,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什么等等,等等。

这些不能平白拿出来,好在报纸上有常识类的专题版块,进行科普,叫更多人告别愚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