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9章 人都没有前后眼(第2页)
“啊?”萧鹏一愣,然后回过味儿来:“你是独立回国时候的龙国人?”
“不是我不是我。”年轻男人摆手:“是我父母。”
萧鹏恍然大悟。
九十年代初哈萨克斯坦刚独立的时候,全世界范围内发布了‘征召令’,号召全世界的哈萨克人回到哈萨克斯坦重建祖国。
当时很多龙国的哈萨克族也响应了号召,到了哈萨克斯坦改换了国籍,当时龙国一口气大概少了七分之一的哈萨克人。
听这个年轻人这么说,明显他就是当年离开龙国的哈萨克族后裔。
年轻男人这时候却来了兴趣,转身从门口架子上拿出烟对其余人道:“你们先玩着,我跟这个朋友聊一会儿。”
“呃。”萧鹏莫名其妙,不过他也没有拒绝年轻男人的好意,跟他一起来到车厢交界处抽烟。
“我叫乌尔博森,你呢?”年轻人自我介绍道。
不过萧鹏并没有回答,而是一脸惊讶看向年轻人:“你说你叫啥?”
年轻人听后倒是不好意思起来:“乌尔博森”。
萧鹏看他的表情那叫一个复杂。
哈萨克人重男轻女的现象更加严重,比如说kyztumas这个名字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从此不再需要女儿’!而‘乌尔博森’也是一个多见于哈萨克女孩的名字,翻译过来就是‘希望有个儿子’,这就像龙国人给女孩起名字叫‘招弟’差不多的意思。
一个男孩起这个名字,确实有点儿古怪。
年轻人叹气道:“别提这事儿了。你不是好奇我为什么会汉语吗?是我父母教给我的。其实我父母并不会哈萨克语。”
“whAt?”萧鹏一愣:“他们不是哈萨克族,怎么不会哈萨克语呢?”
年轻人解释道:“我祖父是北都第一农具厂的工人,后来调到了北都工作,我父母都是在北都出生的根本不会说哈萨克语,所以才给我起了这个奇葩名字!”
萧鹏听后瞠目结舌。
这个事情……
真的很难评啊!
北都第一农具厂并不在北都,而是在河北张家口的山沟沟里。
1964年龙国进行过一场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运动,那是一场以‘备战备荒’为目的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电力等基建运动。
所谓的‘三线’是一个军事地理概念,而在一线、二线地区的腹地,就有一些所谓的‘小三线’地区,以各省份为单位在各自省里建设一批省属的地方军工企业。生产各种武器以应对反侵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