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天蚕土豆

第四百三十二章 且将书上道理放一放(第2页)

 小泥鳅拍了拍肚子,“暂时不饿。”

 顾璨白眼道:“刚吃了那个金丹妇人,你再要喊饿,我给你抓谁去?我师父啊?”

 小泥鳅眼神熠熠光彩。

 顾璨嘿嘿一笑,双手笼袖,抬起头,“小泥鳅,我很开心,比痛快杀人还要开心。”

 小泥鳅有样学样,最近也学会了“坦诚相见”,“饿肚子之前,主人开心,我也很开心。”

 顾璨问道:“你说陈平安到底在捣鼓什么呢?”

 小泥鳅摇头道:“我都不敢靠近陈平安和书案,我又不喜欢想事情,不知道。”

 顾璨叹了口气,“无所谓了,只要每天能够看到陈平安,还有啥不满足的。”

 ————

 池水城高楼内。

 崔东山最近已经开始站起身,经常在那座金色雷池内踱步。

 反观崔瀺,开始闭目凝神,偶尔会受到品秩最高的飞剑传讯,需要他亲自处理一些关系到大骊走势的军政国事。

 崔东山站在那个圆圈边缘,低头看着两幅画卷,一幅是顾璨与婢女小泥鳅的言行举动,一幅是账房先生陈平安的屋内光景。

 崔东山开始点评顾璨:“骨耸者早夭,骨露者无以立,骨横者气凶悍,骨象金石者命极硬。喂,老王脉,可有些在一枚竹简上成双成对的语句,还是有些“亲近”,儒教之内文脉不同,可依旧宛如嫡系,三教不同,仿佛近邻,三教与之外的诸子百家,就像是萍水相逢的江湖朋友,又或是多年不往来的远房亲戚?

 陈平安在晒竹简的时候,拿起其中一枚,正面是一句儒家的“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反面是那句道家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只是这枚竹简比较特殊,陈平安当初翻阅佛经后,又以刻刀在竹简一面的旁白处,篆刻了一句字体稍小的佛家语,“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有一枚竹简,正反分别篆刻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和那句佛家的“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拿起后,默诵一遍,轻轻放下。

 陈平安又拿起一枚竹简,“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人有南北,佛性无南北”,反面则是“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

 最后陈平安拿起一枚竹简,正面是“哀莫大于心死,人死亦次之。”反面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秋高气爽,日头高照。

 陈平安晒了所有的竹简,自己蹲在好似居中圆心的空白地带,双手笼袖,就这样环顾四周。

 一直这么蹲着,等到日头斜照在山,陈平安才开始一枚枚竹简收起来,放入方寸物当中。

 这么多书上的道理,且放一放。

 道理在书上,做人在书外。

 这句话,是陈平安在骊珠洞天尚未破碎下坠之前,就已经知道的一个道理,而且不是从书上看来的,是别人认真讲,他用心听来的。

 陈平安刚刚收好所有竹简,就看到顾璨带着小泥鳅走来,朝他挥手。

 陈平安关上屋门,走向顾璨,一起去往那座富埒王侯的豪门宅邸。

 大门上张贴有两幅门神彩绘挂像。

 陈平安看着它们,心中喃喃道:“挡得住鬼,拦不住人。”

 顾璨问道:“怎么了?”

 随即他有些埋怨,“你偏偏要搬去山门口那边住着,连像样的门神都挂不下,多寒酸。”

 陈平安笑了笑,“吃饭去。”

 到了饭桌上,才发现顾璨娘亲早早给陈平安和顾璨都倒了酒。

 小泥鳅坐在顾璨身边,它其实不爱吃这些,不过它喜欢坐在这边,陪着那对娘俩一起吃饭吃菜,让它更像个人。

 顾璨其实与娘亲说好了今晚不喝酒的,便有些担心,怕陈平安生气。

 却看到陈平安已经拿起了酒杯,敬了婶婶一杯酒,不但如此,又给自己倒了一杯,抿了一口后,开始夹菜。

 一顿饭,多是妇人在聊当年骊珠洞天的琐碎趣事,陈平安也没有一直沉默,会说一些如今龙泉郡的热闹。

 其乐融融。

 让顾璨喝完了一杯酒后,只觉得自己能够豪饮千百斤都不醉。

 不曾想陈平安对他泼了冷水,“你年纪还小,哪怕如今是练气士了,乌啼酒也能裨益修行,还是要少喝,真高兴,就喝三杯。”

 顾璨做了个鬼脸,点头答应下来。

 妇人掩嘴而笑。

 若是陈平安能够在这些无伤大雅的小事上,多管管儿子顾璨,她还是很愿意看到的。

 尤其是小泥鳅无意间说了那块“吾善养浩然气”玉牌的事情后,妇人独自想了半宿,觉得是好事情,最少能够让刘志茂忌惮些,只要陈平安有自保之力,最少就意味着不会拖累她家顾璨不是?至于那些绕来绕去的对错是非,她听着也心烦,到也不觉得陈平安会存心伤害顾璨,只要陈平安不去好心办坏事,又不是那种做事情没轻没重的人,她就由着陈平安留在青峡岛了。

 吃完饭后,陈平安开始像往常那样,绕着青峡岛沿湖小路独自散步。

 走走停停,并无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