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五六章 满嘴仁义的赵光义

 凤九霄赶到成都城下的时候,两路宋军刚刚刚会师不久,陈兵城下,正在研究攻打城池的方案! 

 帅帐之内,集结了几十位大宋将领。 

 北路大军的正都部署王全斌、副都使崔彦进、督监王仁瞻,南路大军的副都部署刘光义、督监曹彬,分别坐在大宋晋王殿下赵光义的两侧,其余中下级军官依次分列两旁站立。 

 蟒袍太监李公公则站在晋王的身后,眼睛似闭似还睁,不知是在冥思还是已经入定。 

 帐内烛火摇曳,亮如白昼。 

 赵光义其实比凤九霄早到不多长时间,最多一个时辰。 

 他一路上不停地利用飞鸽传书与两路大军互换信息。 

 王全斌的北路大军和刘光义的南路大军几乎是前后脚到达成都城下的。 

 王全斌虽然率先杀到成都,但没趋势攻城。 

 晋王殿下的意思很明确,在他没有到达之前谁也不能进攻! 

 他要亲自督战攻城! 

 两路大军的主将岂有不明白晋王殿下的意思? 

 晋王之所以向宋帝请求亲自督战,表面上说是替天子分忧,实际上他到底有几个意思可就不好说了! 

 到底是为了积累军功、提高威望,还是为了把手伸向军方借机渗透自己的势力? 

 大宋王朝的将领几乎所有人都见过晋王,也都知道晋王跟着宋帝几乎参与了所有的大战役! 

 积累军功?需要吗? 

 所以聪明的人早就看出了晋王的野心!晋王需要的不是军功!他需要的是军权! 

 但是谁又敢多嘴呢?大家都能看都出来了,宋帝会看不出来?说不定宋帝早有了对策,只是秘而不露罢了,此时若是多嘴说不定反而会将自己置于凶险之地! 

 做为臣子干涉皇家私事乃是大忌! 

 赵光义到了宋军大营后立即召开会议,研究攻城方案。 

 攻城整体方案没什么出入,无非就是从正门强攻。 

 因为成都的地形极其复杂险峻,要想攻打其它城门还得绕很远的路,没个十天八天根本走不到,关键是有些路况简直难走之极,李白有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有些陡峭路段战马和辎重根本无法通过。所以从东门进攻是唯一的选择。 

 主攻方向没有争议,但进攻的时间节大家有所分歧。 

 王全斌建议速战速决,现在就组织进攻,不给大蜀任何喘息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