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淳于越的想法(第2页)

 大秦国内的太学机构已是完善,子婴所需要的人,已是齐备,淳于越唯一还在操心之事,便是这《大典》的编纂。

 他本是假借送人之名,这才一同到了尉犁,可人都已经走了,淳于越依旧留在尉犁,一两个月还好说,可时间长了总是说不过去。

 按照时间推算,眼下已是夏季,淳于越若是想要回咸阳,此刻便可动身。

 可这尉犁的环境和风景,淳于越甚是喜欢,再加上子婴答应帮他寻书,淳于越自然不愿意回咸阳。

 便想着与始皇商议一番,可以留在尉犁进行编纂事务。

 望着淳老那张沧桑的脸,嬴政叹息道:“随你吧,淳老劳作之余可也要注意休息啊,今日便遣人把你那些个学生都叫来吧。”

 “多谢陛下。”淳于越立刻谢恩。

 一旁的李斯不禁感慨:“淳老,为了陛下这本《大典》真是劳心劳德,若是有需要李斯的地方,还请直接开口。”

 “多谢丞相大人,这些倒是不用,公子这段时间搜集的书,已是让老朽沉浸其中,这世界之大人物之奇,让人流连忘返啊。”

 见淳于越这般陶醉,嬴政也是好奇道:“那淳老便说说,你从这书中知晓了哪些伟人之事?”

 “这……”淳于越张了张嘴,却是没有出声。

 当着一统华夏的秦始皇面前提伟人,淳于越自然不敢。

 “但说无妨,淳老,英雄自会惺惺相惜,陛下自然不会怪罪。”李斯也是好奇,在一旁劝道。

 公子搜集的那些个书籍,他也是看了,只是文字不同,他压根就读不懂,淳老应该是寻人翻译过后,细读了一遍。

 按照规划,各国的英雄事迹,自是可以编纂到《大典》之中。

 闻言,淳于越这才说道:“陛下,容老朽僭越了。这他国之内,也有奇人,其中不少道理,和我大秦竟是相通。

 其中,便有一位叫亚里士多德的人,推崇以法治国,提出万物皆有因,提倡中庸平衡之道,虽不在大秦,可与老子所言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