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谍战日记一锅小米李

第291章 审讯(求月票)

 飞机在张义忐忑不安中顺利到达山城机场,倒是没出什么事。 

 行动处处长何志远带着一众大小头目等在机场,简单寒暄几句,立刻驱车前往山城军统局本部。 

 武汉沦陷前夕,驻武昌的军统局机关奉命西迁,利用原来在山城的特务组织,捷足先登,迅速抢占了山城观音岩下罗家湾的警察训练所。 

 这是一幢三层、一幢二层旧式楼房和大大小小十几间平房组成的办公场所。 

 但戴老板觉得不够气派,又将隔壁山城警察局管辖的游民习艺所(袁大头在1903年创立,最初是为了收养无业游民,以工代赈,后功能分为两种,一是拘禁监,专门收容罪犯,一种是惩儆监,收容游民)占了过来。 

 但还是不够气派,地盘不够大,怎么办,继续买,继续占。 

 接着强买下了对门的枣子岚垭“漱庐”的三层花园洋房作为军统局接待室,二楼作为戴老板会客的地方,三楼则是大特务临时休息的卧室。 

 然后又强迫买下了罗家湾19号花园公馆。 

 如此罗家湾彻底成了军统办公区和宿舍区,占地达200亩左右。 

 这就完了? 

 自然不会,继续买。 

 曾家、岩50号别墅(戴公馆)、磁器口缫丝厂,瓷器口对面山上的破庙(成了军统小学)、白公馆(军阀白驹的私人别墅)、杨家山、钟家山、余家院子等等。 

 地盘看似大,但戴春风却怎么都觉得不够,这是因为军统扩张太快,几乎到了膨胀的程度。 

 从32年4月1日特务处成立时期的10个人,到37年“七七事变”发生时可统计的3600人,如今已达到几万人,光是在总部办公的就有四千多人。 

 (粗略估计,军统在全盛时期内外勤人数在五万多人,军统掌握的各特务武装约20万人,通过军统策反掌握的伪军力量约80万人,合计一百多万人,当然这是后话。) 

 戴春风在“漱庐”稍加休息,立刻赶到不远处的稽查处看守所。 

 看守所所长叫毛烈,戴春风家乡人,又是二处处长何商友的小舅子,年少轻狂,向来横行霸道、弄权勒索。 

 此刻他正翘着脚和几个下属打牌,见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不耐烦地问: 

 “谁啊?” 

 何商友重重地咳嗽几声,毛烈抬头见戴春风黑着脸用手绢掩着鼻子,满脸阴沉,一时间有点蒙。 

 何商友冷哼一声,挥手驱着烟气: 

 “搞得乌烟瘴气的,没看见戴先生来了吗?” 

 毛烈这才反应过来,一把扯过报纸遮住纸牌,战战兢兢敬礼: 

 “戴先生...” 

 戴春风冷眼瞥着他:“等下再收拾你,张未林呢?” 

 “张...张未林?...他关在2号监。” 

 毛烈傻眼了,张未林自然在,可他不是损坏电台真空管被关押吗? 

 这种罪名可大可小,现在电讯处又不缺少电台,只要不是故意损坏或者盗窃,至多关押个十天半月就放出来了,他这样的人,怎么会惊动戴老板呢? 

 “愣着干什么?还不前面带路!”见一向聪明伶俐的小舅子犯傻,何商友连声呵斥。 

 “是是是。”毛烈慌张地抄起一串钥匙,小跑到前面带路。 

 监牢的光线很暗,散发着潮湿发霉的味道,张未林并未受刑,他盘膝坐在墙角,显得很安静。 

 见牢房涌进来这么多人,他没有丝毫诧异,瞥了一眼后,直接闭上了眼睛。 

 何商友对戴春风点点头,转向张未林: 

 “张上尉,同事一场,别让大家都难做,把你的组织交出来吧。” 

 “我没有阻织。” 

 何商友冷笑一声:“没有组织?从你住处搜出来的七人小组名单怎么说?” 

 张未林睁开眼睛,带着一丝嘲讽: 

 “既然有名单,你抓人就是了,何必又问我呢?” 

 “你知道我说的是什么,你不供出山城地下组织的联络点,就别想出去了。合作还是顽固抵抗,你自己掂量。” 

 “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张未林无所畏惧地直视着他。 

 “希望你的骨头一直这么硬。” 

 何商友冷笑着从电讯处赵友新手中接过一份电报文稿,扔在张未林面前: 

 “以你的才学没有密码本应该看得懂这些电码说的是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