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谍战日记一锅小米李

第352章 涅槃计划(求月票)(第2页)

 但他太小瞧了红党,坚持独立自主抗日的八路军,将游击战术运用的炉火纯青,水平远超国军游击部队的最高水平,他们在敌后战场杀伪军、打鬼子、破坏伪政府政权,如鱼得水。 

 而且红党扎根于群众中间的抗日行为和战略战术,让广大沦陷区的老百姓重新认识了这支抗日队伍,根本不是果党报纸上宣传的那样。 

 他们始终坚持的群众路线、官兵平等、良好的军纪,使得他们颇受老百姓的拥戴,再加上红党卓有成效的政治宣传工作,红党的招兵扩军变得比较容易。 

 不到三年时间,红党领导下的部队从三万迅速发展到了几十万。 

 力量壮大之后,八路军也有实力开展正面战场。 

 “枣宜会战”结束后不久,红党这边便打了一场漂亮的大仗--“百团大战”。 

 1940年,八路军动用一百多个团的兵力,在晋察冀辽阔的地带上进行了历时近四个月之久的大规模战斗。 

 对于日本人来说,这场大战来的太突然了。 

 红党几十万人马,平时化整为零藏兵于民,不显山不漏水,日本人根本想不到自己的后方会突然出现几十万中国军队大搞破坏,扒铁路、炸桥梁、毁公路、围攻炮楼和据点,一刻也不消停。 

 “百团大战”不但歼灭了不少日伪军,也为正面战场疲以奔命的国军赢得难得的喘息之机。 

 可是,它大大提高红党知名度认可度的同时,也过早地暴露了自己的实力,带来了两个副作用。 

 第一,八路军使得日军格外重视,针对敌后根据地的更严酷更大规模的扫荡开始了。黄埔一期毕业的副总参谋长因此牺牲,八路军损失惨重,不得不再次化整为零,向山区撤退。 

 第二,常某人起了猜忌之心,在心中埋下了小九九。 

 受舆论压力,不得不忍气吞声咬着牙才给了你三个师十二团的编制,向你开赴前线,原本就是想借日寇之手将你消灭… 

 但这次几年啊,你居然有了一百多个团的实力,没经过我的允许,你就自由扩编,这算怎么回事? 

 常某人还未动手,有一个人早就不耐烦了--果党江苏政府主席韩德勤。 

 此人麾下的国军和新四军同属敌后游击部队,但在控制区的问题上长期存在矛盾,双方多次摩擦,国军输多胜少。 

 早就憋了一肚子气的韩德勤探知新四军在执行什么“三山计划”,在自己眼鼻子底下长期发展还不满足,现在更准备“鸠占鹊巢”。 

 是可忍孰不可忍,他压根不顾什么抗日统一战线,调集了一万五千人,直接和新四军在江苏黄桥干了起来。 

 这便是黄桥之战,40年10月6日结束。 

 韩主席雄心勃勃,但却太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一场大战下来,被新四军歼灭一万多人,部队缩水到四千点。 

 韩主席很没面子,常某人同样很没面子,但他却引而不发,只是让人给红党和新四军发电质问:“没有我的命令,你们为什么擅自扩军? 

 既然你们现在有五十万人了,作战编制应该和作战任务一致,现在立刻开赴前线。” 

 双方电报你来我往,一番讨价还价,常某人提出,国军和新四军发生过冲突的部队调离,红党在黄河以南的部队迅速集合到黄河以北,向河北进发,一来避免摩擦,二来可以集中力量对付华北的日军。 

 红党的答复是将安徽南部的新四军调到长江以北。 

 这显然达不到常某人的目的,立刻又发了一份措辞严厉的电报:不是长江以北,而是新四军必须开赴黄河以北作战,限在41年1月30日之前完成换防。 

 红党表示同意。 

 于是,新四军部北渡长江一事便提上了日程,国红双方也商量好了移防路线。 

 就在大家以为尘埃落定的时候,事情却突然偏离了预定的轨道。 

 先是新四军北上时,与前来换防的国军发生了摩擦。 

 接着,1月6日,新四军北上第二天,行至茂林一带时,第三战区顾某同部下上官云相率八万余人以绝对优势兵力发起围攻。 

 结果是不到一万人的新四军在苦撑七天七夜后,仅有一千余官兵成功突围。 

 军长被扣押,副军长被叛徒杀害,其他主要高官或阵亡,或自杀,或被叛徒杀害... 

 “都坐吧。”戴春风收敛笑意,大马金刀地坐下,一脸严肃道: 

 “值此振奋人心的时刻,我们军统应该乘胜追击。 

 大半夜的把诸位叫来,就是未雨绸缪,实施一项新的计划,哦,对了,何处长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涅槃计划。” 

 说着他冷冽的眼神缓缓扫过与会的每一个人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