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谍战日记一锅小米李

第372章 测试(求月票)(第2页)

 都知道他爱请客,讲排场,所以总务处总会设法想法将全国各地的土特产弄到山城,收藏在冰箱里。 

 边疆的哈密瓜、兰州的大辣椒、广东的香菇、福建的荔枝等等,甚至是沦陷区名贵的阳澄湖大闸蟹、扬子江鳗鱼,普通人难得一见的佳肴,在这里不过稀疏平常。 

 今天用来招待程克祥叔侄的正是阳澄湖大闸蟹、扬子江鳗鱼。 

 见到程克祥,戴春风像见到久别重逢的朋友,和他亲切握手,嘘寒问暖,频频嘉勉。 

 两人从吃饭前开始谈话,开饭后边吃边谈,一直到谈到下午。 

 谈着谈着自然说到策反周某海之事,戴春风思忖着,反问: 

 “你出狱后萌生了策反他的想法,有想过他会翻脸不认人吗?” 

 “当然。”程克祥一脸凝重,“我和情报组员协商这个决定时,大家都很担心,毕竟钱区长和尚副区长都是二次被捕被处死了...” 

 钱区长即钱新民,尚副区长是原金陵区副区长尚振声,钱叛变后,此人也跟着落水,钱反正后,他也跟着反正。 

 这次被破获电台,成了被捕被杀的铁证。 

 两次被捕,二人自知难逃死劫,再想日伪乞降已毫无用处,终于抱定必死决心,硬气了一回。 

 钱新民先被处决,接着是尚振声。 

 “我和尚副区长被关在一起。”说到尚副区长,程克祥泪流满面,声音哽咽: 

 “那天他似乎心有预感,早晨洗脸时,一抹眉毛,眉毛全部脱落了,他对我说‘太倒霉了’。 

 话音刚落,外面就有人叫他的名字,说时辰到了,该上路了。于是... 

 他将衣物分给了我们,从容道别。在监室外捆绑时,他高声大骂汉奸汪填海、李士君,看守拳打脚踢,都未曾屈服...” 

 “我出狱后,打听得知,他临刑不肯下跪,多次高呼痛骂汪、李,刽子手连发数枪,将他的胸腑打成了蜂巢...” 

 “李士君该死!” 

 戴春风恨恨骂了一句,当初他还对此人抱有幻想,如今看来,此贼是要跟着日本人一条道走到黑了。 

 说话间,他起身,正了正风纪扣,表情凝重肃穆: 

 “忠心报国,匹夫有责!钱尚二人虽有叛逆之举,反正后却一心为国,临刑之际,从容就义,不坠我军统风骨,是响当当的壮士,我们要铭记他们,缅怀他们。” 

 “是。” 

 陪坐的张义、毛齐五、龚仙方、沈西山几人也随着戴春风正衣肃穆。 

 片刻后,戴春风坐下,看向程克祥,继续问: 

 “说说你策反周的过程吧。” 

 “是。”程克祥心有余悸地说,“说实话,我当初也是捏着一把汗,可想到此人是个孝子,他的家人在我们军统手中,心里终于有了些底气。 

 如果他恼羞成怒,将我交给76号,自己也要掂量掂量后果。 

 再者,他和李士君矛盾极深,没必要再把我抓起来交给李士君。” 

 “然后呢?” 

 “然后我提出要回山城,他主动提出给我办理通行证。 

 还说,让我转告戴先生,说他和您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感谢您对他母亲和岳父一家的照顾和保护,说今后如果有需要他的地方,只要他力所能力,都会尽力而为。” 

 戴春风闻言轻笑一声,都将他的家人抓起来作为人质了,还什么好朋友。 

 不过是利益使然,时机成熟罢了。 

 这厮一定是看“和平运动”日薄西山,开始给自己找退路了。 

 正愁回头无岸,军统对其母亲“看护”,程克祥又主动送上门,正好为他搭起一架通往彼岸的浮桥,他自然不会错失良机。 

 “也罢,他既然投之以桃,我们也要报之以李。”戴春风沉思片刻,望着程克祥: 

 “程克祥,听令。” 

 “戴先生。” 

 “即刻任命你为京沪区长,选派文书、报务员携带专用电台密码本奔赴上海,和周从速建立通讯联系,我会写封给他,让他努力报国,戴罪立功。” 

 “是。”程克祥挺身领命,由人事处处长龚仙方带去休息。 

 戴春风又看向沈西三,问:“地方选好了吗?” 

 沈西三点头说:“选好了。” 

 戴春风一挑眉头:“在哪里?” 

 “距离本部几十公里,是一处私人开采的煤窑,因所产煤炭里面石头多,当地人称之为渣滓洞。 

 此洞三面环山,一面临谷,山峰险陡峭,云遮雾绕。 

 峡谷处只有一条一米多宽的碎石路,只要在外围平地用高墙电网一围,山崖上修一个岗楼,派士兵把守,便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