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谍战日记一锅小米李

第373章 情报(求月票)

 “你再想想,是不是哪个地方暴露了?” 

 办公室里,孙子超对刚刚回来的跟踪便衣说。 

 “不可能!”便衣说,“他从上车开始,连头都没有回过,不可能看见我们。” 

 “那你觉得他乘坐公交车是巧合还是有意呢?” 

 “核实过了,去老板公馆他坐的是戴老板的车,回去的时候没车,他只能走回去或者乘车。” 

 “老板公馆周围呢?毕竟最危险的地方...” 

 “那就更不可能了。” 

 便衣断然说,话音刚落,就见孙子超猛然转过身来,笑眯眯地看着他。 

 这颇有深意的笑容看得便衣心里直打鼓,这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年轻又得志的科长怎么这么渗人呢。 

 他惴惴不安地解释,“孙科长,您刚回来可能有所不知...” 

 “哦,那你给我讲讲,怎么个不可能。” 

 “是这样的...”便衣解释起来。 

 军统拥有任意抓人、关人、杀人等特权,同时为提防别人对付它,因此在军统机关和戴老板公馆周围的防范格外严密。 

 军统特务徐中齐担任山城市警察局局长期间,军统可以控制全部的警察为其所用。 

 后来,局长换成了在成都做过局长的唐毅,此人是一位封疆大吏的秘书出身,在成都抢粮案中表现抢眼,入了委员长的法眼,被提拔上来,又迅速和政学系搭上线,踌躇满志,对军统把持警察局极其不满,抢回了一部分警察的控制权。 

 但不管谁当局长,有几个单位和分局,军统一定要控制的,例如警察局的司法科和侦缉大队,军统局本部所在的罗家湾第六分局、小龙坎第八分局、瓷器口分局等等。 

 局本部联合警察,对附近的居民户口调查的极其认真,稍有可疑的即严密盘问,一个问题回答不对便马上带走,加上一个“涉嫌刺探局本部秘密”的罪行关押起来。 

 第八分局,是专门用来监视红党办事处和《新华日报》的主力军,这个区域的公开特务和秘密特务有十几个小组。 

 而瓷器口警察分局,管辖保卫军统乡下办事处和戴公馆,这个局全部由特务总队包办,上到局长、所长、警察,清一色都是特务担任。 

 这还不够,除了两个全副武装的特务大队24小时巡逻警戒外,戴春风又调了一支由军统掌握的内政部警察总队暗中保卫。 

 “天罗地网啊,孙科长,别说红党了,就是一只苍蝇都飞不进来,在这种地方接头,那不是找死嘛!” 

 “原来是这样!”孙子超笑了笑,又问:“公交车上呢?” 

 “我们的人半路上车一直看着他下车的,没有和任何人接触...中途下车的几人都被我们逮了,正在审讯呢。” 

 “电话呢?” 

 “已经和电讯处打过招呼了,在他家的电话线上接了美国最新的转接器,他打进打出的每一个电话都会转到我们这儿。” 

 便衣得意道,这样一来再也不用担心安装窃听器被发现了,听电讯处的技术人员说,美国什么摩托公司现在发明了一种步话机,连电线都不用了,怎么听着就像天方夜谭呢! 

 “很好,严密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孙子超百感焦急,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他对准的就是张义,可别哑火了。 

 他知道自己这个莫名其妙冒出来毫无跟脚的人从出任谍参科科长开始,周围就笼罩着一层阴影。 

 猜疑、诟病、嘲讽、冷眼无处不在。 

 想要摆脱阴影,必须找到突破口,张义就是他选定的突破口。 

 一旦抓到此人通红的把柄,他就能把阴影变成光环。 

 可这个人无疑是个高手,毫无破绽,但他真的就清白无辜吗? 

 也许较量才刚刚开始。 

 此刻张义正坐在一个面摊上吃面。 

 面摊就在离他家不远巷口的路边,一张油布顶棚,七八张带着油污的桌子,十来根长条凳,炉火一生起来,这再简陋不过的小面摊就可以营生了。 

 这会早就过了午饭时间,面摊上除了几个拉黄包车的苦力,再无其他客人。 

 吃着面,他的大脑却飞速运转着。 

 联想到刚才,公交车站的一幕,那两个探头探脑的便衣还有半路上车的货郎,无疑都是派来监视自己的。 

 毫无疑问,名单不仅是针对他的测试,更是给他设的圈套。 

 那几个再未出现,其他的监视者呢? 

 这么想着,张义抬手拿起桌上的醋壶往碗里加了几滴,眼角余光扫过几个吃饭的车夫,落在马路对面。 

 那里同样有一个黄包车车夫。 

 这个车夫蹲坐在车把上,面向墙壁避着风正在擦洋火点烟。 

 虽然背对着街道,但还是能看见他脖子上围着一条暗红色的围巾。 

 张义倏地想起谍参科小吴有一条一模一样的围巾,据说是他电话局的女朋友亲手给他织的,一下子明白了,监视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