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传开
云城的学子主要学习的地方有三个。一个是私塾,招收的学生大多是刚开蒙,准备参加县试的,又或者是家里只打算让他识些字,这样日后也好去铺子里做账房先生的童子。开办私塾的大多是童生和不打算再继续科考的秀才,每年每个学生收取的银钱不高,一年是二两银子,拜师礼和节礼另算。
另一个就是书院,招收的则是决心参加科考的学子,一般学生在私塾学了几年后,若是有天赋,满了十岁便会被家里人送去书院继续学习。书院大多是由举人开办的,书院里的其他老师也都是举人和秀才,因此收费也高一些,一年需要五两银子。此外,学生们住在书院的住宿费和日常的饭食需要另外收钱。
最后一个则是云城的官学了,要获得秀才功名,才能进去读书。宋昊今年才考县试,自然不可能是在官学求学。
但宋昊的年岁不过十二,无论是在私塾还是在书院求学,似乎都说的过去,大家这才分不清他究竟在哪里求学。
只是没想到,他竟是在自己家中,由父亲亲自教导。
“那他父亲应当才学也可以。”
“我听说他似乎也是打算办个私塾的,只是一直无人前去报名。
也是他们初来乍到,虽是个秀才,但大家对他也不太了解,没人上门求学也不奇怪。只是这下,他们家的私塾怕是门槛都要被踏破了。”
“可不是,有一个十二岁的县案首做招牌,想进他们家私塾的人肯定不会少。”
“多谢各位告知,在下这就备好六礼,带家中幼子前去报名了。”说话的正是之前那位问宋昊在哪儿求学的男子。
他向大家道了谢,就赶紧回家,准备明日一早带着儿子去宋家。
和他想法相同的人并不少。
卢家。
卢举人正安慰着自己的儿子。
卢承允去报名是背着自己父亲的,他早就想参加县试了,也信誓旦旦的称要考个案首给父亲看,只是没想到,不仅案首没考到,还落到了第三名。
卢举人并没有生气儿子考了第三,相反,他还有些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