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一杯茶(第2页)

 四家多少有点渊源,尤其是韩、马二家,两家同为四大家的时间最久,上一次评议时两家更是盟友,关系自然不差。自那次评议后,马家虽元气大伤,渐渐没落,可规矩还是懂的,逢年过节也会遣人来韩府走上一趟,送些土产。

 记得韩匡嗣第一次见马铭时,马铭还只是一名十几岁的少年,沧海桑田,转眼间,自己老了,当年的少年也已步入中年。

 他记得马铭当时年幼聪慧,会读诗书,颇有急智,问道:“贤侄如今做些什么?”

 马铭一怔,马家祖业,其中白虹阁的幽州阁被百兽打压的厉害,在自己三叔手上也是半死不活。

 当初自己另寻他路,比起光鲜亮丽的其他三家,自己如今的营生可谓是上不得台面。可心中坦荡,也没什么好隐瞒的:“我们一大家子在北面的山里制硝。”

 这个回答实出乎韩匡嗣的意料,下意识微微点头。

 当年马铭这一房不愿接受其他三家的“施舍”,反而一走了之销声灭迹,如今再见马铭,得知其在山里制硝,心中唏嘘不已,暗叹命运的残酷。

 辽宋时期,硝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在军事上都发挥着重大作用。平时的朴硝多用于处理皮革,使之软化。而山中的硝石则可以用于助燃,提纯之后也是制作火药的一种材料。马铭这一房平时就在山中的洞穴中熬硝售卖以供生活。

 这种工作,孙延召也曾有过了解,现代自媒体发达,总有一些专业的山洞探险者会进入深洞拍摄素材。而十个视频中,起码有七八个洞穴中有着古代熬硝所留下的硝坑。这种人也被他们亲切的称呼为“熬硝佬”。

 韩匡嗣岔开话题,把董如海介绍给马铭认识。

 这两人是初次见面,相互之间并不熟悉,上前虚假寒暄了一番,各自以礼相待,相敬如宾。

 而刘家老少就没那么客气了,对韩匡嗣倒还好,对董如海就没多少的好脸色可言。随后四位家主和执法长老马三爷相继落座。随行人等各自站在身后。

 评议一事,执法长老为主审,自然落在了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