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4 章 提醒(第2页)

 李令月想起武皇继位前几年的腥风血雨,沉默不语。那血腥而又压抑的氛围,即使是处于宫中的她,也能清楚地感觉到。

 “你既然选择了这条路,纵使你不喜欢这些明争暗斗,你也得习惯这样的生活。”嬴政道:“我不希望有朝一日在咸阳听到你的噩耗。”

 “你就不能盼着点儿我好么?”李令月道。

 “你什么时候

能够游刃有余地对付那些跟你作对的重臣了,我就不说这话了。”

 “好啦,我知道你是为我着想。日后我行事不周的时候,你多提醒提醒我。”

 嬴政刚要应下,就听李令月又道:“你心眼子可真多,也不知道是怎么长的……”

 “你这是在夸我呢,还是在骂我呢?”

 “我这是在夸你聪明呢,你别多想。”

 “可我怎么觉得你像是在骂我呢?”

 “所以都说了,让你别多想了。”

 嬴政决定岔开这个话题:“你方才提到的宋璟,我倒有些印象——你阿娘是不是打过他的主意,想要让他给你做皇夫?”

 李令月想了想:“好像是有这么回事吧,不过,这都过去多久了,你怎么还记着呢?”

 “寡人倒是想忘记,不过,你面带欣赏凑近他的一幕,实在让寡人记忆犹新。”

 李令月卡壳了半天,才终于反应过来他指的是哪件事。

 “你别说得那么暧昧,我不过是监考的时候看了看他的卷子罢了。我都没计较你利用系统偷窥我的事儿呢,你还计较上了。你这是不是就叫做恶人先告状?”

 嬴政:“……”

 他?恶人?

 守在宫殿门口为嬴政站岗的宫人们不明白,他们出来的时候,陛下的心情明明很好。

 咸阳这边才收到了楚地传来的捷报,近日陛下走路都带着风呢。怎么忽然间,陛下的心情就不好了?

 要说他真的心情不好,倒也不是。

 观他这副做派,倒像是在跟某个人置气一样。

 诸多近侍之中,属程武最了解嬴政的心思。不过他这人十分内秀,即使明白了什么,也装作什么都不明白。

 嬴政向来善于掩盖情绪,令人觉得他捉摸不透。即使他真带着什么小情绪,也会很快就掩下去。除了程武这般心细如发之人,周围其他的人多半察觉不到什么。

 在确定嬴政情绪已经恢复如常后,程武向嬴政禀报道:“楚王启已经携带着楚地大大小小的贵族抵达咸阳了,名单就在这名册上。”

 这次,楚地一些不肯降秦的贵族,就是楚王启率领军队配合着入楚的秦军去捉拿的。

 自嬴政派人护送楚王启回楚继承王位,已有三年半光景。

 大秦能够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楚国,嬴政这个策划人自然功不可没,楚王启也是劳苦功高。

 嬴政决定要好好嘉奖一下他。

 “昌平君长途跋涉,且让他好生休息休息,寡人明日再召见他。”

 程武听嬴政称呼楚王启为昌平君,便也跟着改了称呼:“昌平君特意整理了一份楚国公主与楚地贵女的名册出来,命人呈与陛下……”

 他一面说着这话,一面观察着嬴政的神色。

 嬴政道:“当初韩国公主和赵国公主来到咸阳时如何,楚国公主来咸阳时就如何,还需要特意来过问寡人么?”

 提起这些公主,他就不由想起李令月说的波斯王子、吐蕃王子和突厥王子,心中莫名多了些烦躁之感。

 程武见嬴政对楚国公主和贵女半点儿不感兴趣,不由暗自感叹,这回,不少人怕是又要失望了。

 眼见着秦王政打下了偌大的地盘,身边却还没有一儿半女,不知有多少人暗中替他着急,可他本人偏偏就是不上心。

 无论华阳太后、夏太后和前朝大臣们提起多少次,他的回答都是,不着急,他自有分寸。实在被问急了,他还会说,有那么多宗室在呢,怕什么。

 也不知,这样的循环,什么时候是个头。

 作者有话要说

 第144章提醒

 “我是怎么治理吐蕃的,就怎么治理北天竺。”

 李令月道:“我不会逼迫北天竺的原住民放弃婆罗门教。毕竟,天竺国大部分人都信仰婆罗门教,他们或许不在意统治他们的是谁,但我要是一上来就逼迫他们放弃自己的信仰,这无疑是将他们赶到了我的对立面。”

 “我不会干涉他们的信仰,但他们不得以宗教信仰为由,践踏我大唐律法。他们的一切活动,必须在我大唐律法的许可范围之内。与此同时,我会派人在恒河平原大肆传播佛教、道教,以此来与婆罗门教争夺信仰。”

 “既然天竺人必须拥有一个信仰,那么,这个信仰为什么非得是婆罗门教呢?为什么不能是别的宗教?”

 嬴政对此提出了疑问:“但你们

的宗教,未必适合天竺地区的人,也未必会被他们接受。”

 “如果不适合,那就对原有的教义和宗旨做一定的改变,直到它变得更加适合天竺地区。”李令月道。

 听了李令月的话,嬴政若有所思。

 创建一种更加符合君主心意的思想流派么?

 李令月仿佛看出了嬴政的想法,开口道:“你在一统天下之后,也可以扶持你用得最顺手的学说。不过,其他学说也不要就此荒废了。没有无用的学说,端看你能不能将他们用在合适的地方。譬如,佛教于我而言无用,但在治理吐蕃和北天竺的过程中,却能够起极大的作用。”

 “但你说过,六国士子不肯为始皇帝所用。哪怕始皇帝对他们礼遇有加,他们依旧对始皇帝不假辞色。”

 李令月道:“那是因为始皇帝想搞‘垄断’啊。始皇帝灭了六国,又不肯实行分封制。那些喜欢到处跳槽的人,除了大秦之外没了其他选择,他们对始皇帝没有怨言才怪。”

 “不过,只要你能把各国的黔首们安抚好,那些士子不高兴就不高兴吧。难道他们还能兴兵造反不成?就是他们想造反,也得愿意有人跟着他们做这掉脑袋的事才行啊!仅凭他们自己是不成的。”

 “等到大秦一统天下,你先晾一晾那些士子。他们中,肯定会有很多人对你不满。不过,等到他们意识到,他们的不满对你产生不了什么影响的时候,他们自然也就不会自讨没趣了。”

 “那些对原六国感情深厚、坚决不肯侍奉大秦的士子,你拿他们也没办法。不过,愿意接受始皇帝赐予的官职并留在秦国做官的那批士子,终归是谋求出人头地的。只要他们有所求,自然也就有了弱点……”

 这日,李令月与嬴政商讨了许久。

 她并没有因为那是大秦的事就敷衍,毕竟现在她多少也算是大秦的“股东”了。大秦好好的,才能为她提供更多的积分。

 “每次与你交谈,总能给我带来诸多启发。”嬴政嘴角微扬,瞧着心情很是不错。

 “那是自然,我毕竟比你晚生了……将近千年。我虽智慧有限,好在有足够多的资料和经验供我参考。”李令月道。

 嬴政忽然想到什么似的,凝神望向了李令月:“前几次我与你交谈的时候,你时不时就会提起长安城,提起你的阿娘。怎么这次,反倒没怎么听你提起长安那边的事了?你领兵在外开疆扩土,所肩负的责任自然重大,可京城那边,你也不能轻忽。”

 李令月先前就在为这个而心烦呢,此时听嬴政提起这个话题,讪笑一声:“京城那边有阿娘坐镇呢,想来是不需要我操心的。”

 “这么说,京城最近发生了什么事,你并不知晓?若是有人在你阿娘面前说你坏话,你也不知?”

 “若有大事,阿娘会在书信中告诉我的……从前我驻守安西四镇之时,我与阿娘就是这么配合的……”李令月在嬴政不赞同的目光中,声音越来越小。

 “我记得,你驻守安西四镇的时候,并非皇储。如今你身为一国储君,却长时间远离京城,这能一样么?”嬴政淡淡道:“你也太心大了。若我是你的竞争对手,我有好几种法子,让你回不了京。你再能打又如何?你从逻些赶回长安,即使日夜兼程不眠不休,也要花上月余功夫。在这段时间中,我便能将一切处理妥当。”

 “幸而我的兄长中,没有你这样精于权谋之人,否则,我领兵在外,怕是要不得安生了。”

 这番话是李令月发自内心的感慨。

 论开疆扩土,论提高经济、改善民生,她兴许比嬴政强,可论帝王心术,论权谋……不好意思,她走的是野路子,跟嬴政这种无师自通的人没得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