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唐之好晏央
38.第 38 章 版图(第2页)
嬴政在工作方面对待手底下的大臣们要求严格,但在物质方面却不曾亏了他们。只一味严厉,不知给手底下的人好处,又有谁能真心为他卖命
在看到手底下的大臣们隐晦的渴望眼神后,嬴政道“即日起,开办造炉厂,尽快将铜炉研制出来。”
这造炉厂,嬴政没打算像造纸厂一样,开遍全国。他只打算在咸阳开一个造炉厂,生产一些铜炉供他自己和他的爱卿们使用。
至于销往六国别逗了,嬴政才不会消耗自己国家的铜,去帮助六国国君享受呢。哪怕他们愿意花大价钱购买也不行
对于任何有可能削弱本国军事力量的行为,嬴政都十分警惕。他是不可能坐视可以用来制作武器的金属,包括铜,铁,青铜等在内,任意流向其余国家的。
若是其余国家愿意自己出原材料,花钱让秦国帮忙制作铜炉,那倒还能考虑。
将该走的流程走完之后,嬴政命令周围的大臣们退下,他自己陪着李令月逛咸阳宫。
秦国大臣们闻言,交换了一个眼神,看向李令月与嬴政的目光中,带了几分暧昧之色。
“王上可从未亲自陪哪位女子逛过咸阳宫呢,你说是吧,左庶长”有人去探李斯的口风。
毕竟,李斯像是知道什么内情的样子。
“不仅是女子,王上也不曾陪哪个男子逛过咸阳宫。当今之世,即便是六国国君来了,恐怕也不配让王上亲自作陪。”李斯回答得滴水不漏。
“说得也是。只是不知,王上是因大唐太女的身份,才这般看重她,还是因为别的什么缘故”
也不怪秦国大臣们多想,实在是秦王平日里甚少与哪个女子接近,唯有这大唐太女是个例外。
他们已向李令月的下属打探过了,李令月亦未曾婚配,若秦王哪一日宣布欲立李令月为后,他们都不会感到惊讶。
高高的夯土台基上,一座座宫殿巍峨耸立,连绵不绝,的确给人带来了深深的震撼感。
咸阳宫面积很大,一眼过去望不到头。即使是未经扩建的咸阳宫,其宏大的规模也足以令人惊讶。
嬴政命人驾着一辆轺车,他与李令月坐在这四面敞篷的轺车中,一边观赏着咸阳宫中的亭台楼阁,一边为李令月介绍着这些建筑。
哪些宫殿是秦孝公将都城搬来咸阳时建造的,哪些宫殿是秦惠文王扩建的,秦武王偏好什么风格的宫殿,经他道来,简直让李令月像是见证了这座宫殿从无到有的历史,也像是见证了秦王们的争霸版图一点点扩张的过程。
咸阳宫中最早的一批宫殿,宫墙已显得斑驳老旧。即使有后代人的精心养护,看起来也终究跟新建的宫殿不一样。
“这片宫殿,便是我咸阳宫中最早的宫殿。”
嬴政对李令月道“先祖孝公刚刚上位之时,秦国苦穷,山东六国皆卑秦,连周天子也不屑理会我秦国。孝公深以为耻,遂变法图强,迁都咸阳,收复河西失地这些最不起眼的宫殿,便是孝公在位时修建的。”
待轺车驶到另一片建筑群前,嬴政又对李令月道“这片宫殿,是先祖惠文王时所修宫殿。”
秦惠文王“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3,他所在之时,秦国已摆脱了当初无人搭理的窘境,成为了最强的国家之一,他自然有更多的财力来扩建咸阳宫。
而后,便是秦武王。
秦武王“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4,他自也渴望着能够如先祖们那般,扩大霸业版图。然而,他仅仅在位四年,便举鼎而亡。秦武王在位时命人修建的新宫殿,在他离世之时,甚至还没来得及修完。
李令月见嬴政提及这位先祖时,语气不如先前提起秦孝公和秦惠文王时那般热络,不由问道“听起来,你对秦武王的做法不大认同”
“他是我之先祖,我有什么好不认同他的呢只是,他与人斗武,骤然离世,秦国险些就要因继承人之危而发生一场动乱。”
嬴政不赞同臣议君,子议父,他这句话,已然表明了他的态度。
不过,那时,秦武王若未因举鼎而早亡,嬴政这一脉,便会成为王室旁支,永远也没有成为嫡枝的机会了。
秦武王之后,上位的不是秦武王的同母兄弟,秦惠文后之子公子壮,而是远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未来的秦昭襄王,嬴政的曾大父。
秦昭襄王在位的时间最长,也在咸阳宫留下了最深刻痕迹。有人说,他的一生,就是半个战国,此言确实有几分道理。他参与了太多事,也见证了太多事,影响了太多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