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7 章 自荐(第2页)

 但在与李令月接触过后,尤其是他亲自往长安乡走了一遭之后,他便不得不信了。

 如今的萧何还年轻,对于如今的时局虽有些想法,但还未曾确定自己的政治主张与方向。但当他看到长安乡时,心中却有了一个模模糊糊的想法——倘若他能将大部分地方都发展得如同长安乡一般,就好了。

 当萧何意识到,这位秦王后才是真正关注民生之人时,他不免对秦王后多了几分好感与关注。

 此时,王绾主动询问秦王后的意见,萧何便与其他人一道侧耳倾听。

 李令月道:“只是在边境处派人多加关注蝗虫的动向,可起不了太大的作若。毕竟这蝗虫又不似大军,可以轻易被拦截。咱们甚至连它们会从什么方向进入秦国都不知道。要防止蝗虫从韩赵魏入秦,最好的法子是直接从源头处解决问题。”

 说着,她看向了身侧不远处的嬴政:“我秦国已有一定的剿灭蝗虫经验,陛下可主动派人协助这韩赵魏之地的农人剿灭蝗虫。如此一来,我秦国不仅可直截了当地解除威胁,还可在韩赵魏三地得个好名声。”

 后世应对蝗灾的法子更多,饲养鸡鸭的农人可驱赶鸡鸭捕食蝗虫。贞观二年,长安遭遇蝗灾之时,李世民甚至还带头生吞蝗虫。有他做榜样,许多被吃了庄稼,活不下去的百姓也跟着抓蝗虫烤了吃。但这两种做法只能消灭有限的蝗虫。当蝗虫大举入境的时候,还是深挖壕沟,点烟火熏蝗虫更为实用。

 若是李令月积分充沛,她甚至可以利用积分来兑换一次性的“无人机喷洒农药”服务。这法子虽成本极高,但也是发生蝗灾之后,灭蝗最为高效的法子。

 蝗灾若发生在秦国境内,李令月或许真的会考虑咬咬牙,来上这么一遭。毕竟积分没了可以再赚,庄稼没了,不知多少秦国黔首要因此而饿死。到时候,她直接没了积分的来源。

 可惜三晋之地路途太过遥远,李令月就是花光积分,也没有办法远程灭了蝗虫大军。再者,她在这儿辛辛苦苦帮着三晋之地剿灭蝗虫,回头三晋之地的国君若是把功劳揽在了他们自个儿的身上,说他们受到上天的眷顾,所以连上天都在帮他们,那李令月可就为他人做了嫁衣。

 故而,这个法子李令月连考虑都没有考虑,就直接略过了。

 其实,要从根本上解决蝗灾,还是得开垦荒地,兴修水利——这正是嬴政君臣目前在做的事。等到蝗灾发生之后,再考虑怎么灭掉它们,已是亡羊补牢之举。

 李令月整理了一下思路,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恰好春季种下的土豆近日迎来了大丰收,李令月甚至劝嬴政在统计完秦国所需土豆与红薯之后,拿出一些多余的土豆与红薯作为赈灾粮,来救济三晋之地遭了灾荒的黔首。

 对于她提议让秦国直接出面助三晋之地解决蝗灾一事,秦国的一些大臣们尚且还能理解。

 但此刻,他们听闻李令月竟要劝秦王拿秦国的粮食来救济韩赵魏之地的黔首,他们顿时就坐不住了。

 “王后,此举不可。如今这土豆与红薯还未遍及我秦国之地,收上来的土豆自然该拿去做种子,如此一?。?。??()?()”

 在秦国大臣们看来,这位秦国新王后什么都好,就是有些不合时宜的仁心。这仁心,她不止对秦国的黔首有,对着六国之地的黔首,也同样有。

 可事实上,六国之地的黔首,与他们有什么关系呢?他们何必要损害自己的利益,去救助这些人?

 韩赵魏三国的黔首若是在此次蝗灾之中折损过多,只能说是这三国的国君严重失职。三国的国力因此而下降,没了稳定的兵源,这对于他们秦国是一件好事。

 李令月在听到这番言论后,却皱起了眉。

 她对嬴政认真地道:“若陛下只打算做偏居一隅的秦王,韩赵魏之地的黔首是死是活,的确与陛下无关。可我素知陛下志在天下,既如此,陛下便该以天下为己任。()?()”

 “如今遭了灾的六国之民,亦是未来陛下的子民。若能尽可能减小损失,于陛下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试想一下,当韩赵魏三地的黔首们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们的国君对他们置之不理,反倒是隔壁的秦王为他们送来了能够支持他们活下去的口粮,难道他们还会不对秦王归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