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1 章 操戈(第2页)
与李显年龄相仿的李显也同样如此。武皇与李治诸子之中,唯有李旦与李令月年岁相近,幼时相处的时间多一些。
已故太子李弘是个宽厚的长兄,时不时便来探望一下李令月和李旦,与幼弟幼妹培养一下感情,也是向阿耶李治彰显兄妹情深的意思,李治果然对李弘十分满意。
李贤是个聪慧之人,见状,也跟着兄长学。得空时,他时不时会从宫外捎来一些新鲜的小玩意儿送给李令月和李旦,哄这对幼弟幼妹开心,也得了李治几句夸赞。
李治对自己的兄弟姊妹下手时毫不容情,却希望自己的儿女们能够和睦相处,尤其是阿武所出的几个子女。在看到李弘、李贤懂得照顾弟弟妹妹时,李治颇为高兴。
后来,李治走了,李贤无需再刻意与李令月和李旦维持“兄友弟恭”、“兄妹情深”,他这习惯,仍一直保留了下得多了,连他自己都要信以为真了。
有那么一阵子,李贤是真以为自己很喜欢两个小家伙。
他对李令月和李旦的情感兴许不那么真挚,却也可以算得上是个不错的兄长。
不过,也仅此而已。
皇家终究难有纯粹的亲情,李贤再喜欢李令月和李旦,也是在他们对他没有妨碍的情况下。一旦李令月和李旦威胁到了李贤的利益,李贤自然也不会对他们手软。
先与李贤决裂的,是李旦。李弘因病去世后,储位空悬,人心浮动。不少朝臣都想得个从龙之功,于是,有人以李贤既嫡且长为由,站在了李贤的身后,有人则看中了更好掌控的李显,还有人则说李旦命格贵重……
通常而言,王朝都以嫡长为尊,可大唐有太宗陛下玄武门之变的先例在,嫡长似乎又不是那么重要。
自李旦被人推出来与李贤抗衡后,李贤看这个弟弟的目光,就与以往有些不同了。
明面上,他待李旦依旧不错,可实际上,他看向李旦的目光中,却没了温度,还时常带着审视之意。
这时,李令月已自请戍边,在安西四镇开始经营。若是李令月仍在京城,或许她就能亲眼见到她头上的三个哥哥是如何反目成仇的。
李弘在时,李弘是名正言顺的太子,李弘没了,他们个个都盼着成为下一个“李弘”。
就连李令月,也是如此。
不过,正因为李令月离开了,她既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又避开了一场纷争。
表面上,李令月入局最晚,当李贤兄弟三人都建立起自己的班底之时,她除了武将外,却没有其他支持者。这是她的劣
势,却也是她的优势,武皇可以放心地用她,有武皇和军功做后盾的她,有了后来居上的资本。()?()
可惜,李令月在边关屡立战功之时,李贤兄弟三人丝毫没有引起重视。他们反而因武皇明里暗里夸赞李令月,开始考虑怎么拉拢这个妹妹。()?()
直到李令月带着她的功绩杀回京城,直到武皇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亲口说,比起李贤兄弟三人,她更中意李令月,因李令月颇有太宗皇帝之风,直到李令月亲口说,她也是李治与武皇的孩子,既然李贤兄弟三人可为储君,她为何不可……
?晏央提醒您《秦唐之好》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の.の?
()?()
这时,李贤、李显与李旦兄弟三人才像是重新认知了她一般,可惜,为时已晚。()?()
他们轻视了他们的对手,于是,他们在立储之战中成了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