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4 章 殿试(第2页)

 揣摩太女的心思,而后对太女给出的题目进行对答,是他们在殿试中取得好名次的关键所在。

 可惜,当他们向这名说书人打探消息时,发现这名说书人知道的信息也相当有限。

 士子们只能自己根据得到的信息进行讨论。

 “不管怎么说,太女既然放宽了录取条件,将身高和样貌方面的限制去掉了,她应该不是一个严苛之人……()?()”

 “既然她爱打仗,又颇有太宗皇帝遗风,她的喜好是不是可以参考太宗皇帝的喜好?()?()”

 那名说书人离开后,许多士子们开始在大厅中议学,辩论,大厅再次变得人声鼎沸……

 而一些世家出身的学子们,则对这些寒门士子们的话题丝毫不感兴趣。

 要是搁在过去,这些泥腿子们怎配与他们坐在一处高谈阔论?别说是这些寒门学子了,就连李唐皇族,他们也不怎么放在眼中。

 可在高宗与武皇的大力打压之下,世家们一个个都大不如前,王皇后、萧淑妃的母族一个个都损失惨重,更别提那些不如他们的世家了。

 于是,这些矜贵的世家子们,只好放下身段,屈尊降贵地讨好武皇和太女,这使得他们看起来格外拧巴。

 很快,在诸多士子的翘首以盼中,殿试之日到了。

 士子们一批批被宣入了大明宫,并在事先为他们准备好的位置上落座。

 因今年恩科中通过初试的人数比往年翻了两倍,大殿中坐不下,李令月便将考场摆在了庭院中。

 此时正值秋日,庭院中,秋海棠开得正盛,许多士子们纷纷揣测太女是否会让他们咏诗。

 也不知,这位太女究竟喜欢什么风格的绝句或是律诗。

 此时,一些士子已开始低头思索要怎么才能咏出朗朗上口的诗句,又能以物言志了。

 待考生们坐定之后,太女终于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了考场。

 她今日穿了一身红衫白裳的公服,瞧着十分干练。

 与传言中一样,太女有着明丽的容颜,与极重的威势。

 当她在他们面前站定之时,他们纷纷低下头,避免与她对视。

 这是一个照面间发生的事,却让在场的考生们意识到,眼前之人,并非不知世事的公主,而是南征北战,在夺嫡之争中杀出重围的皇储。

 太女虽然比他们中许多人还要年轻,但他们绝不可轻易小觑了她。

 考生们心神一凛,开始向太女行礼。

 “都起?*?*??()?()”

 这时候,太女稍稍收起了身上的威势,面上露出三分笑意,倒是令人观之可亲。

 “圣人与孤诚心求才,诸位能够通过初试,想必都是有一定才德之人。孤盼着你们能够通过殿试,为圣

 人和孤效力!”

 太女显然是个雷厉风行之人,

 在说了几句场面话之后,

 她便直接切入主题。

 “本次殿试的题目,

 请诸位以秋海棠为题,

 作诗一首!”

 当考生们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后,她又道:“此外,请诸位以大唐与周边列国关系为题,写一篇策论!”

 这个要求让在场的考生们都愣了愣。过去没听人说殿试考过策论啊!

 不过,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曾在各处游学,是实干之人,便是在他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让他们当场写一篇策论出来,也难不倒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