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1 章 捷报

 李令月在拿到军事指挥权之后,立刻便圈定了几处地点,准备命高仙芝与封常清率领大军前往这几处地方,伏击叛军。

 对此,一些精通兵法的官员感到颇为不解:“这几处地方并非险要之地,为何要命高将军和封将军在此迎击叛军?”

 “本宫与阿娘在来的路上,曾赠予这些地方的县令一批御敌之物。眼下,这些地方的县令还在与叛军进行激战。我朝廷大军当以最快的速度出发,前去支援这些地方的县令。”

 李令月看着系统上显示的最新战况,对于前线的作战情况了若指掌。

 很多时候,打仗制胜的关键便在于信息差。

 有系统襄助的李令月,能够先于所有人得到战况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做出最有利于己方的决策,她自然能立于不败之地。

 “叛军每攻破一城,必要在城内烧杀劫掠。若是高将军和封将军在赶到的时候,城已经破了,便直接趁着叛军放松下来之时,歼灭他们!”

 李令月笃定的样子,为大臣们带来了些许信心,武皇更是用实际行动表明了她对李令月的信任。

 只见武皇拍了拍李令月的肩,开口道:“打仗的事儿,由你说了算。长安城中百姓们的安危,可就全仰仗你了!”

 ……

 当高仙芝与封常清被急召入宫之时,他们感到很懵。

 现在还是安史之乱初期,李隆基这个做皇帝的都还没有相信安禄山会真的谋反,高仙芝和封常清自然也没有接到什么特别的命令。

 在奉诏入宫之前,高仙芝与封常清像往常一样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然而,一夕之间,一切都变了。坐在皇座上的,不再是他们所效忠的天子李隆基,而是已经过世多年的则天大圣皇后。

 负责统帅大军的,则成了镇国太平公主。

 业已仙逝的则天大圣皇后和镇国太平公主之所以会还阳,是代表大唐的列祖列宗们收拾李隆基来了。

 如果没有大唐先祖们的干预,大唐江山会因为李隆基惹出的安史之乱而变得支离破碎,包括他们在内的许多忠于大唐的大臣们也将身首异处……

 得知这些信息之后,高仙芝和封常清维护李隆基的心思也变淡了。

 他们所效忠的是大唐,而不是李隆基这个皇帝。既然李家先祖们都被气得亲自来捶李隆基了,他们自然要按照李家先祖们的意思来行事。

 很快,高仙芝和封常清便被带到了一名年轻女子的跟前。

 这女子身着戎装,这身戎装,与他们曾在“秦王破阵图”中见过的装束十分相似。

 女子的眼神锐利逼人,简直不像是一名养尊处优的公主,倒像是一名身经百战的战士。

 “这身戎装,是本宫的阿翁,我大唐太宗皇帝赐予本宫的。”

 李令月熟练地拉着李世民扯起了大旗。

 没办法,她本人在这个世界威望不够,她又没有时间慢慢收服这些将领,想要让这些将领尽心尽力地为她所用,自然要用点特别的法子。

 李世民在军中的威望果然不是盖的。高仙芝和封常清听闻李令月是代表李世民站在这里,对李令月不由多了三分敬意。

 李令月亲自将舆图取了过来,指着舆图对高仙芝和封常清道:“当初,本宫与阿娘在途径这几座城池时,曾为这里的百姓们留下了御敌之物。这几座城池,会成为叛军主力的埋骨之所。接下来,本宫同样会将御敌的神器赐予你们。你们便带着这批神器,去狙击叛军吧。”

 她的这番话语,既像是基于已知信息做出的预判,又像是某种预言。

 高仙芝与封常清相互对视了一眼,没有做声。

 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器,能够让李令月这般笃定他们能够以少对多,战胜来势汹汹的安禄山叛军?他们心中实在没有底。

 三日后,当他们率领三万精兵快马加鞭地赶到李令月圈出的几处战场时,他们看到了让他们毕生难忘的一幕。

 城墙上,碗口大的火铳对准了叛军,将叛军炸得四散而逃。

 叛军人数众多,却在“天罚”之下溃不成军。一些拿着手铳的士兵趁机冲上前来,对着叛军将领就是一顿扫射。

 明明叛军人数比守军多了十数倍,可占据上风的反倒是守军。

 这也给城中的百姓们带来了不少信心。

 “是大唐先祖显灵了!”

 “有大唐先祖英灵庇佑,叛军必败!”

 莫说是城中这些什么都不知道的百姓们了,就连早早知道些许内情的高仙芝与封常清,都感到十分震撼。

 这些“震天雷”,就是太平公主所说的“神器”吗?

 难怪太平公主如此笃定,叛军很难在短时间内攻克这些得到她援助的城池。

 面对这些拥有利器的城池,叛军所能做的,唯有绕过这座城池,或是将这座城池慢慢包围起来,耗尽其补给,方能不战而胜。

 不过,现在朝廷援军已到,高仙芝和封常清自然不会给叛军围城的机会。

 在亲眼见识过“神器”的威力之后,高仙芝和封常清都对接下来的战事产生了极大的信心。

 能赢!他们能赢!

 如今他们有“神器”在手,守城军同样有“神器”在手,只要配合得当,他们未尝不能将叛军留在此处!

 战时的城池,总是处于高度警戒状态的。

 与外间欢呼雀跃的百姓们不同,本城县令、县尉和县丞的脸色十分严肃。

 当人人都在为他们以少胜多而欢呼时,他们却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现状——他们的火-器和弹-药数量已经不够了。

 这些天,为了与叛军抗衡,他们消耗了大部分的火-器和弹-药。尽管他们在利用火器努力灭敌,仍然只消耗了很少一部分敌人。

 碗口铳威力大,却胜在不够灵活,手铳则需要在射程范围内使用。

 守军们以守城为第一要务,自然不能一直拿着手铳冲出去与敌军火拼。

 这也造成,他们看起来取得了极大的战果,实际上却没有消耗掉对手太多有生力量。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往后,这神器便与弓箭配合着使用吧。”县尉道:“万万不能让叛军发现,我们的神器已经告急了。”

 县令叹了口气:“也只得如此了。”

 在这种情况下,县令等人忽然得知朝廷派来的援军赶到了,他们心中的喜悦之情可想而知。

 ……

 战报一封一封地被送往长安,所有的大臣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前线传来的消息。

 在他们“亲身”体会过安史之乱造成的灾难性结果之后,没有人会认为这桩战事与他们无关。

 他们中许多人的祖宅和产业都安置在长安,这些都是他们带不走的。

 没有人希望安禄山叛军真的打进长安来,将他们祖祖辈辈的心血都付之一炬。

 幸而在李令月的统帅之下,负责平叛的军队取得了极为喜人的战果。

 曾经得李令月馈赠“神器”的那几座城池联起手来,与朝廷派去的援军一起,阻挡住叛军前行的步伐。

 有那几座城池做防线,后面的城池也可稍稍松口气。

 在高仙芝和封常清的呼吁下,后面城池的县令不断向前线城池运送物资,只盼着能够彻底将叛军封锁在那几座城前,好让叛军不要来祸害他们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