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白叶的时代,要来了!


 “确实,目前的阿森纳还真的没有谁能够成为白叶的合格替补,主要是白叶给人的印象过于的深刻,谁踢他这个位置,都没有办法和他相提并论,所以倒也非常正常,今天其实拉姆塞的发挥已经足够好了。”

 “这场比赛还是非常轻松的,能够用这样轻松的方式拿下比赛,球队也能够好好的休整一下,这是一件好事。”

 “现在就看明年的欧冠淘汰赛了,希望到时候球队能够有一个不错的成绩。当然还得看抽签呢,希望给我们抽一个相对好踢的对手吧,不要直接一上来就上强度,不想再看到前些年的欧冠表现了。”

 “哈哈哈,不会的,这次是小组第一,碰到强队的概率极低。倒是现在拜仁将会遇到一个倒霉蛋了,十六强就进行强强对话。”

 “如果不是拜仁的话,那就是我们了。所以我还是希望拜仁去吧。”

 在球迷们的谈论之中,比赛也进入到尾声。

 在萨格勒布迪纳摩换上了替补球员后,阿森纳看到对方是真的不怎么进攻后,温格也干脆换上了替补球员上去,不上主力。

 所以双方到后半段的比赛,反而会更加精彩一点,替补球员上来后,都希望能够有所表现,至少要表现出自己的能力。

 场面会比之前会更好看一点。

 只不过,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比分,还是原地杵。

 当全场比赛哨声响起的时候。

 比分还是1-0。

 在吹完哨子后,考绍伊微微一笑,这场比赛的任务,以另一种方式完成了。不知道有多少买大的韭菜,直接上了天台。

 这场比赛谈不上好看,但是球队赢了。

 阿森纳的球迷们,依旧在酋长球场载歌载舞的庆祝着,他们从这个赛季开始,各项赛事相加,已经完成了极其恐怖的二十一连胜!

 这个连胜还在继续!

 赛后。

 温格对于这场比赛他谈到:“这是一场不错的比赛,我们的许多球员得到了休息,你们知道的,我们的赛程过于的密集,球员们能够找到一场轮休的比赛,都非常困难。萨格勒布迪纳摩是一支值得尊敬的对手,他们在上半场的比赛中,给我们造成了不少的麻烦,这是我们第一次没有能够在上半场完成进球,这也是我们这个赛季以来,获得比分最低的一场比赛。萨格勒布迪纳摩做得不错。”

 当记者将温格的这个话,拿去问马米奇的时候。

 马米奇倒是直言不讳。

 马米奇说道,“不,这只是温格的自谦,事实上这场比赛是我们自己没有办法挽回的比赛,更关键的是,温格并没有让白叶上场,只有白叶上场后,才是真正的阿森纳。”

 这场比赛的过程和影响,都没有任何的重要性。

 在第二天的时候。

 大部分的媒体都没有花费太多的笔墨去写这场比赛,只是说了一个结果。

 倒是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了白叶的身上。

 英格兰的媒体,是知道怎么才能够吸引到球迷们的购买热情的,他们将维埃拉赛前说的话,拿了出来,再加上马米奇的话。

 狠狠地将销量拉了一波。

 实在是白叶这个年纪,就拿到金球奖,并且垄断金球奖的言论过于的爆炸。

 可是。

 当球迷们看了报纸的分析,上面是白叶的各种荣誉,以及白叶的各种数据,将这些东西一看,大家又觉得貌似白叶拿到金球奖,是那么的合理。

 还有比白叶更强的球员吗?

 没有。

 同时一些媒体还将金球奖又给球迷们科普了一遍,因为很多人虽然知道金球奖,但是其实对于这个足球届的个人最高奖项,还是缺乏很多了解。

 金球奖早在1956年就创办了。

 在二战之后,开创了主流足坛大规模评奖的先河。其次,金球奖的创办组织是《法国足球》,这是当时声名显赫的足球媒体。

 该杂志的威望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他们当时处在足球报道的一线,能够非常及时、比较全面地报道与分析世界足球的发展。并且该杂志的主编加布里埃尔·亚诺,甚至充分整合资源,不断倡议游说,一手促成了欧洲冠军杯的创立,被称为“欧冠之父”,所以该杂志的影响力不言而喻了。

 其次《法国足球》是一家法国媒体,而法国人在当代足球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世界杯的推动人,前fifa主席雷米特;欧洲杯的创立者德劳内,加上前文提到的亚诺,都是法国人。

 作为他们祖国的足球媒体标杆,《法国足球》能获得的信息和资源,在当时也是无人能及的。

 最后就是金球奖的投票权,是分发给全世界各地的主流媒体,他们长期跟踪足坛一线消息,对各种动态掌握得最全面,也能够给球员的表现,做出最为准确与客观的评价。

 随着金球奖本身的日益开放,华国的《体坛周报》,也成为了握有金球奖投票权的媒体。

 在足球界评奖的历史上,无论是英国《世界足球杂志》的足球先生,还是fifa于1990年代创立的世界足球先生,都曾在一段时间内声望不俗。

 但是经过历史的沉淀与回归,金球奖第一的位置不可撼动。

 从1956年创办开始,金球奖历经了三次重大变革。

 早年间,只有在欧洲联赛效力的欧洲人,才能够参加评选,所以该奖项也被称为“欧洲金球奖”。

 诸如伟大的贝利、马拉多纳,在那个年代是不能参加评选的,留给他们竞争的大将,叫做“南美足球先生”。

 但是由于南美人办事朝令夕改,也没有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到了1995年,金球奖终于“改革开放”了。

 从这年开始,只要你是在欧洲俱乐部踢球,不管你是哪里人,持有哪国护照,都可以入围评选的大名单。

 所以后来的维阿、罗纳尔多、里瓦尔多、小罗、卡卡等人,都是受益者。

 到了2007年,金球奖彻底敞开怀抱,不论你是哪里人,在哪里踢球,只要足够出色,都能竞逐这个奖项。

 不过考虑到目前资源垄断的影响,遥遥领先的欧洲主流足坛,还是瓜分金球的主要阵地,在第三世界发挥出色的球星,一般也会来到这里效力。

 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改革,就是2010年,金球奖和fifa的世界足球先生合二为一。

 但是因为两者投票机制的不同,在权衡之中闹出了不少争端,诸如2010年2013年的争论,至今仍在延续。

 所以合并后的金球奖只持续了5年就草草收场,目前再度独立出来的金球,和2007年改制之后的规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根据金球奖评选的章程,球员在这一年内的表现自然是重点,但是球员过往积累的声望和名誉,同样是很重要的。

 无论是哪一年的获奖者,都不是一夜之间惊天下的,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打磨,才能真正服众。

 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第一届金球奖的评选。

 当年颁给了41岁高龄的斯坦利-马修斯。

 这次授奖,属于终身成就的性质,因为马修斯爵士是足坛的一个传世人物,横跨二战前后,是英格兰足坛的不朽丰碑,直到51岁才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他也是迄今为止,获奖时年龄最大的金球得主。

 一般来说,进攻球员的表现更为耀眼,也更容易获得评委们的青睐。

 但是1963年的雅辛和2006年的卡纳瓦罗,冲破层层包围,成为了金球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后防球员。

 雅辛被认为是改变时代的革命性门将,他门线技术出众屡有神扑,同时果断的出击更是成为了他的标签,人称“清道夫”型门将。

 在1963年获奖时,他也是34岁高龄,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获得金球的门将。

 卡纳瓦罗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2006年世界杯一战封神,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位斩获金球的后卫。

 值得注意的是,获奖时他也已经33岁高龄,是第三年长的金球获得者。

 结合他跟雅辛来看,后防球员要想获奖,必须要在某个时段内发挥惊艳,同时有着十年如一日的声望积累,才能够跟前场球员展开争夺。

 按照今天的参考标准,俱乐部的权重远远大于国家队,不过这也是有历史原因的。

 早年间,足球商业化并不发达,俱乐部赛事虽然也很多,但是影响力远不如现在。

 世界杯是皇冠上的明珠,很多国家甚至提前半年以上就开始集训,甚至无视联赛正常秩序的事件也会发生。

 从1956年到2006年,世界杯年的金球奖,都颁给了在当届比赛中有着出色发挥的球星。

 但是随着资本的大规模介入,俱乐部体系日臻完善,球员们大多数时间都在跟随俱乐部训练和比赛,去往国家队报道和训练的时间寥寥无几。

 随着欧冠和五大联赛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金球奖的评选也逐渐向其倾斜。

 毕竟一名球星大多数时候参赛的地方,被赋以更高的权重,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另外,有一个比较容易被球迷们忽视的问题。

 那就是实际上从1956年到2009年,金球奖没有轰轰烈烈的颁奖典礼。只是邀请获奖者个人领取奖杯,然后拍摄封面照片就结束了。在与fifa合并之前,金球奖其实并没有这样宏达的颁奖典礼。

 但是在与fifa足球先生合并的这五年中,国际足联营造出的颁奖盛典,在某种程度上,也提高了金球本身的关注度。

 所以从今年决定再度独立之后,金球奖也开始筹划颁奖仪式。

 还有一个冷知识。

 客观来说,金球奖是每一个职业球员追逐的最高目标,拿到之后放弃,是不敢想象的。

 不过历史上确实有一名球星,对于金球的态度比较淡漠,甚至可以算是自己放弃了本可拿到的金杯,那就是意大利知名球星维亚利。

 维亚利曾公开指责《法国足球》而无缘金球奖。

 在1995年,金球的形势比较混乱,维亚利、维阿、克林斯曼以及阿贾克斯系的球星,都有获奖的机会,其中维亚利呼声最高。

 但是就在评奖的关键阶段,天生不羁的他公开指责了《法国足球》,等于自行决裂。

 最终他获得了英国《世界足球》杂志评选的年度最佳球员,却主动“放弃”了金球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