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来了!一蓑烟雨任书海

第104章 打赌

“呵,真是稀奇事儿啊,大明各省州府的提学官、学政都闲的没事儿干了,跟商量好了似的,奏疏来的这么齐整,还都在劝朕放弃废除读书人的特权。”乾清宫书房内,传出了皇帝冰冷的声音。

 “通政司是干什么吃的!”说着,朱祁镇将面前的一摞奏疏给扔到了地上。

 “侯宝,传通政司李锡礼部右侍郎章瑾。”皇帝震怒,侯宝不敢耽搁,赶紧吩咐人去叫通政使李锡。

 不一会,李锡和章瑾气喘吁吁的进了皇帝的书房,一进来就见撒了满地的奏疏,两人心中一惊,赶紧上前见礼。

 “章瑾,胡濙、王英不在京,你这个礼部右侍郎就是这样做事的?”朱祁镇瞟了一眼章瑾冷哼道。

 “不知道陛下所问何事?”章瑾一时懵逼。

 被叫来前他正在公事房内和同僚们喝茶聊天,老大不在,加上左侍郎王英前几日又被派往大同协助胡濙,皇帝命他暂时执掌礼部,他现在成了礼部名义上的老大,这几日他的日子过的相当舒服,正享受着同僚们的连环马屁时,忽闻皇帝传召,这才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什么都不懂,你还做什么官!”皇帝一句话把章瑾吓的一哆嗦,脑子迅速的转动着,这几日礼部没什么大事儿啊,皇帝说的什么事啊?

 朱祁镇也不懒得跟他废话,直接扔给他一本奏疏让他自己看。

 “陛下,臣……这些事臣确实不知啊,这几日臣忙于大同那边的事儿……”

 “你放屁,大同的事儿用的着你!”朱祁镇彻底怒了,直接爆了粗口。

 “各省的提学、道学都吵翻天了,你还在这里一问三不知,朕看你这个右侍郎也不用干了,来人!”

 两个膀大腰圆的金吾卫立刻走了进来。

 “将这厮拖出去,杖二十,扔出京城,命督察院提学御史、国子监李时勉监刑!”

 “陛下饶命啊,饶命啊……”章瑾跪下求饶哭喊道,可金吾卫不管这些,架起他就拖了出去。

 “聒噪!快快拖下去,还有,命锦衣卫,给朕好好查查这厮。”朱祁镇又道。

 为何让督察院提学御史监刑呢,因为正统年元,当时三杨辅政,各地官学多有腐败崩坏之象,而且各地科考舞弊频发,基于此内阁会同礼部、督察院提出了在两京设提学官,由都察院御史充任,称提学御史。在各省置提督学道,亦称提学道、督学道,简称学道,由按察司副使、佥事或布政司参议充任,分别称提学副使、提学佥事、提学参议。

 这从表面上看确实起到了监督地方官学的作用,可也开了个坏头,因为这个口子一开,进一步加强了文官的话语权,使得明朝中后期文官势力进一步做大,到了明末,一个三品武将见了七品御史居然要点头哈腰,小心赔笑,真是可笑至极。

 可以说,明朝文官集团做大,始于宣德,发展于正统,尤其是在三杨辅政期间,他们废除了很多限制文官的制度,这也为后来明朝的“党争”,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