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狸猫换银子

第486章 迎亲(第2页)

 陈凡呵呵笑了两声,“所以说,小炒跟大锅菜很不一样,首先就是从刀工开始,如果一开始的基础坏了,以后再纠正就难了。

 黄鹂既然跟着我学厨,我当然要对她负责,虽然说现在材料不多,练手的机会也只有一日三餐,但能保证她功底扎实,等她刀工入了门,我再教她如何辨别、处理食材。”

 听到这话,杨队长微微一愣,“不是该教做菜了吗?”

 陈凡又是哈哈一笑,“学了基本功之后,直接学做菜,那是厨匠的做法,也就是师父教什么菜式,他就只会做什么菜式,没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创新,或者创新不多。

 要想做一个好厨师,必须要了解食材,并理解为什么以前的厨师要这么去搭配创新菜式,这样才能根据各种食材的特点,推陈出新,不断进步。”

 此时杨队长感觉有些明白了,“我记得上扫盲班的时候,公社里来的识字老师说了一个什么鱼跟渔的,就是一个是直接给鱼,一个是先教撒网,让学生自己去捕鱼,好像跟你这个教法是一个道理?”

 陈凡呵呵笑着点头,“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杨队长指着他连连点头,“对对,就是这个。”

 他抽了口烟,咧着嘴笑道,“我出来的时候,老黄还担心你是不是对黄鹂有意见,觉得她主动要帮刘掬匠切菜,惹你不高兴,这回他该放心了。”

 嘴里说着老黄该放心,他自己心里也放下心来。

 小陈果然是用心教徒弟的师父,杨梅跟着他学酿酒,以后肯定比7队的老唐有出息!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今年队里的收入,这时外面有张家人开始喊人,“同志们,吃饭了啊。”

 话音刚落,便有一队人端着托盘,给在院子里坐着的客人们送餐。

 陈凡旁听过他们的婚礼流程,早上是迎宾,这时候是没有正式宴席的,招待客人的便是一碗面条。

 当然也可以是包子稀饭油条,总之不会太丰盛。

 这个迎宾也是两家迎宾,男女双方各自在家里接待亲朋好友。

 请亲友们吃过早餐之后,等到上午9点左右,嗯,这个要看吉时、以及迎亲的距离来确定。

 等吉时一到,男方家里便可以出门迎亲。

 这个迎亲还有讲究,那就是“不走回头路”。

 有时候哪怕两家人就在隔壁,也要先接亲,然后绕个大圈回男方家。或者反过来也行,总之不能走原路。

 寓意女方嫁过去便不会再“回娘家”,这个回娘家当然不是说不能回父母家,而是离婚的意思。

 陈凡挤在一帮小队长堆里,迅速干完两碗面条,又端着茶杯抽了几支烟,眼看吉时已到,张文良赶紧来请。

 请迎亲队出发这种事,也必须由新郎亲自来做,不能由其他人代劳。

 随着张文良的吆喝,院子里的人们都动了起来。

 陈凡一马当先往外走,所有人都自动分到两边让路。

 出了院门,清洗干净的小吉普便停在门口,温暖的阳光洒在车上,泛起点点光泽。

 陈凡拉门上车,活动了几下身体,干咳两声,“司机就位。”

 张文良笑得合不拢嘴,拉开副驾驶门便要上去。

 结果陈凡连连甩手,“你坐这里干嘛?到后面待着去。”

 张文良瞪大眼睛,“为什么?”

 陈凡眼睛比他瞪得还大,“嘿,你坐这里,等下让新娘子自己一个人坐后面?”

 张文良脖子一缩,果断换门上车。

 陈凡发动汽车,先按了两声喇叭,过来看热闹的人群立刻将道路让开。

 随着汽车缓缓向前,后面跟着的自行车队也同时出发。

 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上个星期陪着张文良一起去考驾驶证的,除了几个张家亲戚,便是各个小队的民兵班长,也算得上是张文良的老底了。

 看着这支车队缓缓从眼前过去,社员们开始议论纷纷。

 “小吉普打头,后面跟着这么多自行车,这支接亲队,应该是全公社独一份了吧?”

 “何止哦,恐怕全县都找不出来第二个。”

 “那不至于啊,县里还是有不少单位有小汽车的,他们单位里的领导家属结婚,还能不借用一下?”

 “就算借用,后面还有这么多自行车么?”

 “算上自行车,可能真是全县独一份。自行车少啊,有几个单位能凑出这么多车子来?能有个两三辆就不错咯。”

 “两三辆?哼哼,当年我家老大结婚,就一辆找大队部借的旧自行车接亲,那嫁妆就放车后面驮着,老大媳妇儿坐前面横杠上,还不是风光得很!”

 “哈哈,那时候确实是风光,我们家结婚的时候,还是找小队借的马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