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狸猫换银子

第549章 报到(第2页)


 陈凡张张嘴,正要说话,这时老大爷眉头微皱,想了想说道,“这样,你干脆就去找你们文学院的老师。”


 他说着起身站起来,对着陈凡招招手、走出传达室,指着山间一座古式建筑说道,“看见那座房子了没有?”


 陈凡走到他身边,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过去,轻轻点头,“看见了。”


 老大爷将介绍信和录取通知书还给他,笑道,“那就是文学院的教学楼,现在学生少,全校还不到2000人,可校园地方大,可以死劲造,你们文学院就独占了一栋楼,你过去随便找个人问问就知道了。”


 陈凡收好证件,掏出烟递过去一支,“谢谢您啊。”


 老大爷也不客气,接过烟挥挥手,哈哈笑道,“别客气,你们都是知识分子,以后好好学习、建设祖国。”


 陈凡笑着挥挥手,“是。再见。”


 然后转身出校门,上车开着往里走。


 老大爷目瞪口呆,嘴里叼着的烟都快掉下来,开吉普车上学?这是哪个单位的干部啊?


 等等,刚才介绍信好像是一个什么生产队的?


 现在的生产队都这么牛了吗?


 陈凡开着车往上走,进到里面,更能领略校园之美。


 此时正值傍晚,夕阳映照着校园,将满山的树叶涂上一层红色,学校的道路上空无一人,与后世大学里的喧嚣形成鲜明的对比。


 转过几道弯,陈凡来到文学院的教学楼前。


 停稳下车,驻足聆听,教学楼里传来一声声老师讲课的声音,除此之外,只有风声和树叶飒飒作响。


 面对这种环境,他似乎有些不忍破坏。


 不过想到自己也是来求学的,便理直气壮往里走。


 现在的教学楼里还没有指示牌,暂时也没看到人可以问路,他便袖手闲逛。


 不觉走到一间教室旁,透过玻璃窗,只见里面密密麻麻全是人。


 讲台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师正在讲文学概论。


 这门课陈凡看过书。


 或者说,文学类专业的相关课本,只要是能找得到的,他几乎都看过。


 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他就听出来,现在这位老师讲的文学概论,用的是十几年前的课本。


 我国的大学本科学制也经过多次调整,建国前和建国初期,有过一段时间的四年制,到了50年代中后期,本科改成了5年制。


 70年很多大学复学以后,响应上级规定,将全部的5年制本科改成了3年制,而3年制或4年制专科也顺理成章变成了两年制。


 据南湖水运公司的田书记所说,省城船舶修理厂的不少工程师,就是两年制大专毕业,而且两年的学习时间里,有几乎一半在开会和学习精神,剩下的还能学多少东西,可想而知。


 这样的工程师修不好两套问题并不复杂的船舶推进器,也就不足为奇。


 而现在恢复高考,本科又重新变回4年制,只有建筑、医学等极少数专业保留了5年,大专也改为3年制。


 学习内容里面,除了有几门必修的公共课之外,再没有动辄开会、出游、学习精神等课程,基本以专业学习为主。


 但是由于时间紧迫,暂时还没有适合4年制的教材,而3年制的教材又过于“低端”,没办法,很多老师只能翻出以前的课本、将就着给学生们上课。


 尽管条件有限,可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几乎都是热情爆棚。


 眼前就是最好的例子。


 只能容纳三四十人的教室里,硬生生挤进去七八十人,而老师也不在意,全身心地沉浸在课本中,为学生们讲解“文学”这门课。


 陈凡尽管学过这门课,甚至能将课本背下来,可此时听这位老师讲来,也别有一番体会。


 果然文学这种东西就很主观,只要研究下去,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悟,多听一些别人的想法,也能触类旁通。


 就在陈凡看得入神的时候,他耳朵微动,转头往楼门方向望去,只见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急匆匆地跑进来。


 那人见到陈凡,先是愣了愣,随即站在原地、用力吸气呼气。


 这是在平复气息,要不然讲话都难受。


 终究是年轻人,没过几秒,他便平复下来,随后悄咪咪走到陈凡身边,往里看了看,小声问道,“讲到哪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