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狸猫换银子

第398章 终于等到了(第2页)

 

也就是说,这样一台带脱粒、清选功能的“高档收割机”,只需要1000块就可以买一台,全部26台,合计26000元!

 

就在卢家湾众人喜笑颜开的时候,农业局来的干事提出一个条件,“这些农机只允许用于农业作业,不得擅自进行改造,用作其他用途。”

 

他指着这批机器说道,“否则的话,你们把里面的柴油机拆了去干别的,那是严重违反规定的行为,组织一定会追究责任!”

 

听到这话,陈凡等人才恍然大悟。

 

难怪这批机器放这里好几年都没人来买,原来是有使用限制。

 

这就对了,没人是傻子,好好的柴油机在这里放着,怎么可能没人想到呢

 

杨书记先是连连点头,“肯定是做农业用,不会拿去干别的。”

 

顿了一下,又试探着问道,“那要是不合用,我们自己改一改,这是可以的吧”

 

干事意味深长地看了看他们,最后视线落在陈凡脸上,笑道,“只要是用于农业作业,可以随便改造。”

 

陈凡咧嘴微笑,妥了!

 

农业的范畴可是很广的哦,除了耕作类的机器外,灌溉机、脱粒机、轧棉机、榨油机……等等等等,这些是不是可以都算呢!

 

而且就算不能明目张胆地改成拖拉机,那用一台收割机做牵引,后面拉一辆大板车,是不是也可以呢!

 

反正只要机器到手,可操作的余地不要太多。

 

……

 

这些收割机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如何运回去也是个麻烦事。

 

刚造出来的时候,发给

 

不过卢家湾有大船,便可以用船运走,还能省点油。

 

接下来几天,大船送货回来,就顺便带四五台机器,只用了六天时间,将所有收割机全部带了回来。

 

而早在第一批机器抵达的时候,陈凡便开始带着挑选出来的一批人进行改造。

 

先将脱粒和清选的部分全部拆卸,只剩下一个收割功能,然后对机器进行检查,看看收割部件的尺寸是否合适,合适的经过调校后保留,不合适的直接拆除,再参照手扶割晒机进行改造。

 

如此经过十来天,第一批4台机器全部改造完毕,只等着月底秋收的时候,上阵检验到底合不合格。

 

……

 

卢家湾一口气买了县农机厂26台“残废”收割机的消息,也在整个孤峰县不胫而走,大部分的公社都红着眼睛说着风凉话。

 

甚至等着看卢家湾的笑话。

 

而南湖公社本地的,也坐不住了。

 

公社那边,钱书记第一时间将杨书记叫过去,问清楚情况后,才将心头大石放下,并表示只要卢家湾真的能将这批农机用上,柴油供应可以由公社解决。

 

反正南湖公社有个水运公司这样的吃油大户,每年的柴油都用不完,随便省一点就有,完全不用担心。

 

公社领导们在乎的是,卢家湾到底能不能把这些机器用上,如果可以,那么其他几个生产队也能迅速推进机械化。

 

手扶收割机也是机器嘛,上级考核的时候,又不会去管你用的是联合收割机还是手扶收割机,总比有些地方将全靠人力的轮式插秧机也算成机械强吧。

 

公社稳坐钓鱼台,静静等着秋收时检验机器。

 

其他四个生产队可没有将杨书记他们招过去的资格,便一个个跑到卢家湾来,实地考察情况。

 

不过这些事情,已经跟陈凡没关系。

 

改造方案他已经做完了,并带着一帮精通木工的人做了一遍,这些事情本来就不复杂,剩下的交给他们去做就行。

 

包括公社给的拖拉机手培训名额,他也不闻不问。

 

因为这个时候,他等待已久的消息终于出现了!

 

……

 

10月12日,陈凡坐在广播室里,手里拿着报纸,脸上笑开了花。

 

正在学习的张翠娥不自觉地抬起头看了一眼,正好看见他傻笑的样子,不禁奇怪地问道,“师父,你笑什么呀”

 

陈凡将手里的报纸递给她,笑道,“你看。”

 

张翠娥接过去,视线在版面上扫过,很快便锁定目标。

 

她猛地抬起头,惊喜地说道,“恢复稿费啦!”

 

陈凡点点头,指着报纸笑道,“今天宣布的消息,国家出版总局发布《关于新闻出版稿酬及补贴试行办法的通知》,其中第二条规定:‘著作稿每千字二元至七元’。”

 

不容易啊,等了大半年,终于等到了!

 

虽然这个稿费标准,只有50年代的三分之一,60年代的二分之一,并且一次付清,没有印数稿酬。

 

但是,这就是一个信号,既然已经恢复了基本稿酬,印数稿酬还会远么!

 

想到这些,陈凡意气风发地站起来便往外走。

 

张翠娥正在看报纸,听到动静,赶紧抬起头问道,“师父,你去哪里啊”

 

陈凡头也不回地说道,“回去写稿。”

 

看着师父的身影消失在门口,即便是对师父百分百信任的张翠娥,此时也不禁头冒黑线。

 

至于么

 

千字两元到7元,按照师父每个月在《江南文艺》上发表的文章在4万字左右计算,也不过是80到2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