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狸猫换银子

第731章 采风(第2页)

 

吃了口菜,许启珍继续说道,“再一个,过年的是我们,那些欧洲、非洲来的留学生,可没有过年的习惯。这时候若是我们能组织几场活动,让他们感受一下我国的传统佳节,这样也更有利于加深沟通交流。”

 

她说着抬起头,脸上笑容更盛,“借着这几场交流会,我们成功与英国和法国那边的文艺机构取得了联系,双方正在探讨建立常规沟通机制,还有对派人互访方面的事项进行磋商。”

 

陈凡眉头轻挑,笑道,“可以啊。这事是段副主任在负责?小边呢?她在里面有没有起到作用。”

 

谭庸

 

在一旁摇了摇头,笑道,“难得你还记得自己有个秘书叫小边,她啊,现在可不得了,在咱们单位里可是大红人。”

 

陈凡转头看着他,“她做了什么事?怎么就大红人了?”

 

这时许启珍插话说道,“老谭,你可别给小芳戴高帽,大家能给她几分薄面,更多的还是因为小凡,如果没有小凡在后面站着,谁会理她一个小丫头?”

 

陈凡看着她笑道,“可别这么说,单位上谁不知道她是你介绍进来的,怎么着也是给你面子啊。”

 

许启珍摆摆手,“那你就错了,我只能护着她不被人欺负,可没本事让人对她笑脸相迎。说到底啊,还是因为你。”

 

顿了一下,她忽然压低声音,看着陈凡问道,“现在国内文学界是什么情况,你应该知道吧?”

 

陈凡点点头,“知道啊。”

 

今天下午的时候,他还和姜甜甜说起过,当前文学界确实是风头不再。

 

包括《人民文学》这样的权威杂志在内,刊登的作品,着实有些一言难尽。

 

为什么之前陈凡决定不再给其他杂志社持续供稿的时候,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应,连何青生和巴老两人都亲自出面相问,得到陈凡会持续供稿的承诺才放心。

 

就是因为投稿数量虽多,可质量确实不够。

 

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出现,除了新作者的能力还远远不足,跟老作者放不开手脚也有些关系。

 

要知道,冬天过去了还没多久呢,谁知道哪天会不会突然来一阵倒春寒?!


只有陈凡才知道,这种情况,要一直等到今年年底的第四届文代会结束之后,才会有所转变。

 

也就是老政委亲自出面讲话,并鼓励大家多创作好的作品,那些作者们才稍微放开手脚。

 

尽管如此,却还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又小心翼翼地试探了几年,再加上新一代的文人逐渐成长起来,才终于迎来80年代中期开始的文学十年昌盛。

 

只不过,这个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呢?

 

许启珍看见陈凡的眼神,猜到他在想什么,不禁笑着说道,“现在年轻一辈的,只有你在扛大梁,虽然去年有几个不错的新人冒头,可他们无论从作品还是名气上,都还远远不能跟你相比,单单这个,大家就要卖你几分面子。”

 

话刚说完,她忽然拍拍额头,转过脸看了看主卧室的房门,压低声音小声说道,“你姨姐也是文坛新星,就没多关注她?”

 

陈凡闻言不禁愣了愣,也跟着转头看了

 

一眼,回过头来,眨眨眼说道,“我还真没怎么关注。”

 

何青生刚才在旁边一顿猛炫,已然吃了有六分饱,此时终于缓下来,掏出手绢擦了擦嘴,笑道,“那你这个妹夫可有点不合格,多少也要关注一下文坛新星的成绩吧,什么时候有好的作品,哪怕再出一首《一代人》也行啊。”

 

陈凡有些无语,“您能写一首这个级别的诗吗?”

 

何青生脸色微僵,“说你姨姐呢,扯我干嘛。”

 

开玩笑,让他写的话,也能写出几首好诗出来。可是像《一代人》这种,足以堪称“划时代”的作品,打死他也憋不出来啊。

 

又不是李白,写诗跟喝酒似的,有多少酒就有多少诗。

 

不过他也听明白了,继那首名震全国的小诗之后,文坛新星姜甜甜还真没有什么作品出来。

 

真是可惜了。

 

如果姜甜甜知道此时他们的话题,多半要气结。

 

她倒是想写诗、写好的文学作品,可也要有时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