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狸猫换银子

第322章 各论各的(第2页)

 陈凡蹲下来,迅速分拣出一套半的教材。

 通用科目可以共用,就算是半套,专业科目的书不一样,一个是会计学,一个是财政学,加起来就是一套半。

 这两个专业的书都有好几套,分他一套还有多的。

 随即将这些书丢给他,“这几本是公共科目课本,这一堆是会计专业课本,这一堆是财政专业课本,我估计这类书对你的帮助最大,伱先带回去看,回头如果想换专业,再找我换其他类型。”

 安全当即扑过来,一把将书拢到自己身前,笑得合不拢嘴,“客气话就不多说了,改天去我家,我给你弄几个好菜。”

 陈凡有些奇怪,“为什么不是嫂子弄?上次你不还说是让嫂子弄吗?”

 安全脸色微僵,随即抻着脖子说道,“老婆娶回来是用来疼的,怎么能让她下厨烟熏火燎呢?”

 陈凡顿时恍然,“哦,懂了,嫂子不会做饭。”

 安全黑着脸,抱着书翻看,“要是南湖废品站能有这些书,我早就升所长了。”

 他要是能把这些书钻研透,那就等于是南湖税务系统第一能手,手底下出了这么个人才,所长能不升官?

 所长都升了,那所长的位置不就是他的?!

 陈凡不知道安全心里的小算盘,嘿嘿笑道,“南湖才多大?我听废品站的仓库科长说了,他们那里的旧书,百分之九十来自云湖市区,下面上来的只有一小部分,而且质量也不高,除了一些闲书,别的资料书几乎都没用。”

 安全听到他的话,突然愣了愣,视线落在书上,幽幽地说道,“如果在上海,回收站的好书肯定更多。”

 上海比云湖大了好几倍,人口、学校、图书都更多,自然会有更多的好书。

 而陈凡却撇着嘴摇了摇头,“未必。”

 安全猛地回头看着他,“啊?”

 陈凡蹲下来继续整理各类课本,说道,“上海的资源更多,无论什么种类的新书,第一批上市名单里面肯定有上海,而且还有专门的少年儿童书店、外文书店、古籍书店、音乐书店、美术书店、科技书店,当然了,也有专门的旧书店。

 资源更多,各个单位和个人的需求都可以尽可能的得到满足,那么在旧书利用上,就不一定有小地方那么迫切。

 那里的废品回收公司,还会像云湖地区的废品回收公司那样特意腾出一片地方来存放、整理旧书吗?”

 其实上海也有两家经营旧书的书店,一家是56年开业的上海旧书店,这家只做旧书,但是更倾向于“有价值”的专业书籍,包括各种资料书、工具书和市场上很受欢迎的文学书,在旧书市场,这几种是需求量最大的。

 更有历史价值的“古籍”,则是在古籍书店,那种已经不能算旧书,勉强可以划入古董行列。

 另一家是70年代开业的上海书店,以经营旧书为主,但也会兼卖一部分新书。

 不得不说,大码头就是大码头,在市场细分和经营方面,比内陆城市领先好几步。

 就连云湖地区的旧书回收利用流程,也是向上海那边借鉴的。

 但也正因为如此,在旧书的流通过程中,大批特定的书籍流向市场,而其他被“淘汰”的旧书,废品站可就不会再妥善保管。

 所有最终剩下来的旧书,几乎第一时间就被拉走,变成造纸的原材料。

 像云湖废品回收公司那样,还特意保存旧书、延缓一段时间才销毁的,在那里几乎不可能。

 安全也想明白了这一点,只能摇头叹息,“时也、命也。”

 要是他自己还在上海,会担心没有书买吗?直接去书店就有了啊。

 两人一边整理一边聊着天,不一会儿,黄莺在门口敲了敲门,“陈老师,安叔,去吃饭了。”

 陈凡放下手里的书,站起身拍拍手,“好,来了。”

 安全则将刚才陈凡给他选的书抱起来,黑着脸说道,“叫安哥,叫什么叔?”

 黄莺瞪着眼睛,“可是,安叔,我都叫了你10年安叔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