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狸猫换银子

第370章 休想


 第370章休想

 修船厂距离这里很近,就在河堤的外坡上,于是3人便直接走着过去。

 出了水运公司往西拐,走了不到两分钟,顺着一条长坡上了河堤。

 和县水运码头一样,这里的河堤两旁,也堆了有二十几座“小山”,一直延伸到几里之外。

 只不过长江外堤面积都很大,堆再多货物也不起眼,而这里的河堤比长江小了许多,看上去就有些壮观。

 一般这样露天堆在河堤两旁的,基本上就是3种货物。

 黄色的河沙、灰色的细沙,这两种其实都是河沙,只是黄沙颗粒更大些,细沙就是河滩边那种很常见的沙滩沙,非常细腻。在建筑材料中,两种沙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除了这两种河沙之外,剩下的全都是鹅卵石。

 在北方地区,建筑一般用的是开采出来然后碾碎的山石,可江南地区很少有岩石矿,便就地取材,在江河和大湖里面采挖鹅卵石以供使用,这些鹅卵石有大有小,同样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建筑场景。

 之前陈凡建房子,有些小队给他送来的建筑材料中,所有的石料都是鹅卵石,他新家前的场坪和那条小小的坡路就是用水泥混合鹅卵石铺就,结实耐用。

 在正对着上来的长坡的另一边,便是南湖公社水运码头。

 陈凡走上大堤,放眼往下望,只见一条长长的黄土坡道一直延伸到河水中,水边停泊着一艘3、40米长的水泥船。

 除了正在建造和已经生产的水泥船,在以后的几年中,水泥船的任务单肉眼可见的减少,直至彻底取消。

 在他说到要来这里干搬运工的时候,田书记和安全就已经咧着嘴呵呵直笑。

 甚至在74年的时候,还造出过一艘长105.2米、宽14.5米、深8.1米、重3000吨的巨型水泥船“古田号”。

 等听完他的话,更是乐不可支,仰着头哈哈笑個不停。

 而陈凡是什么人?

 但是仅仅航行了一次之后,这艘巨轮就被搁置,因为驾驶这艘船太耗油了!

 本来当时上级想的是,如果这艘船能够投入使用并产出效益,就会推广建造这种大型水泥船,专门用于近海运输,甚至是武装使用。

 而那个时候,还是74年。

 陈凡回头看了看他,再看看安全,笑着说道,“我刚到卢家湾的时候,什么都没有,那时候就担心以后生活怎么办,咱也不能指望靠吃救济粮活着,对吧。”

 来了水运公司,是他老田亲自作陪,有时候公社钱书记都没这个待遇。

 南湖公社之外,对陈凡的来历几乎一无所知,都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卢家湾社员。

 大堤上,田书记见陈凡盯着码头看,不禁笑了笑,说道,“陈老师也对货运码头感兴趣?”

 两者相比,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现在陈凡说他曾经打算来这里做搬运工,田书记岂能不发笑!

 安全还在一旁拱火,故作鄙视地看着陈凡,“哼,你以为你想做搬运工,人家就给你做?只要不是双抢,来这里干搬运,那可是所有生产队社员想都想不到的美事,还轮得到你个新来的?!”

 两条“跳板”一头搭在船舷上,一头搭在岸上,一群搬运工正在往岸上卸货,坡道上便是一辆辆的马车,每装完一辆车,便有车夫挥动马鞭,驱赶马拉着车往上爬。

 他们就为了挣那每天一两块钱的劳务费,一个个都在挖空心思往里钻。

 但是在南湖公社内部,谁不知道陈凡是卢家湾6队的队长杨传福从水里捡回来的,此时他们听到陈凡的话,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

 取而代之的,便是钢铁船。

 过了好一会儿,田书记喘了几口气,才笑着说道,“你来干搬运工,岂不是大材小用。”

 安全和田书记都不自觉地缓缓点头。

 甚至上级有了明确的计划,要用钢铁船全面取代水泥船,以节省燃料。

 他说着指向码头上忙碌的搬运工,呵呵笑道,“她说,等涨水的时候,可以来这里干搬运工,那时候水运公司的货船络绎不绝,需要大量的搬运工,好的话一天能挣一两块钱,甚至更多,只要干上一个夏天,全年的口粮就有了,说不定还能买点肉过年。”

 那些自己跑过来的客船和渔船除外。

 这就是码头上的临时搬运工!

 这种水泥船曾在70年代流行一时,上至重庆下至沿海,都能看见这种船的身影。当时本来是为了弥补钢铁产量不足,便采用了钢网挂水泥的办法,来生产这种船,用以取代在水上航行了几千年的木船。

 当时无论是大型木船、水泥船还是钢铁船,动力都要依靠船舶推进器,烧的还是柴油。

 很明显不划算嘛。

 陈凡看着河水几乎要没过船舷的水泥船,眼里满是好奇。

 只是现在水位还是有点高,堤面距离跳板的高度差只有不到10米,十几辆马车挤

在一起,显得有些拥挤。

 安全是摇头苦笑,感叹陈凡的脸皮真厚。

 所以船体越重,耗油量就越高,那条水泥船的自重就高达3000吨,然后再加上货物,跑起来得消耗多少柴油?!

 南湖公社5个生产大队的社员,也都以有水运公司的正式工亲戚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