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四福晋7(第2页)

 先是拿了些钱给温宪创办的学堂,是个专门教女孩子读书技艺的,本来是温宪的自己承担,但是于穗岁听说了也就拿着钱赞助了一把,可后来温宪自己又要教学又要管理忙不过来。

 于穗岁只好撸起袖子给学堂又做起了打工人,现在扔掉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女孩子,她们学堂管吃管住的,也接受一定量的贫困家里的孩子过来读书,她们不收学费,还会提供一定量的笔墨纸砚跟一顿午饭。

 只是这样一来,这些钱就不能全部从公中拿,于穗岁跟温宪商量了一下,又各自再出了一笔钱开了书铺跟绣楼。

 这样学堂里的女孩子若是学的绣艺,绣的东西就能直接换成钱,只是于穗岁强行加了个规定,等到十八岁无论成亲还是没有成亲,都必须从学堂搬出去。

 温宪的钱被掏空了一半在这学堂里,于穗岁想起以前的募捐,给温宪提了个建议,叫她去找康熙去找太后去找德妃,然后在宗室里来一场募捐。

 果然这一回,募捐到了十一万的银子,于穗岁拿着这些钱在雍正的圆明园不算太远的地方买了两个庄子,又开了一个专门买点心的铺子。

 于穗岁也想过要不要开个卖胭脂水粉的铺子,后来想想还是算了,这些原料到制作,还有宫里的娘娘们用的都是内务府的东西,达官贵人也就不用说了,人家都是要定制的,她们这种钱财都有限的,显然是做不了这个生意。

 钱生钱,于穗岁这几年忙得很,忙着赚钱,忙着给学堂找老师,这些老师不好找,有才华的很多都是人家族学家学的老师,她要挖人家过来,钱又没有那么多!

 学堂里现在有三百多个弃婴,都是女孩,剩下的有一百多个女孩是来自附近的农户家里,都是只能混个温饱的家庭。

 温宪负责教她们读书认字,另外还有算学、绣艺、厨艺,这个时代真的没有什么工作要女性,好多女孩子的工作都是那些花楼酒馆戏班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