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第3页)

 养殖场,屠宰厂都能赚钱,规模也都很大,这才让双辉排名更高。

 可现在他们不缺屠宰厂,养殖场也有了上规模的,只是考虑肉类深加工项目,三家的水平其实差不多。

 “我能问一下,如果你们来投资建厂,打算怎么发展吗?”

 邹双宁大声说道:“我们会投资至少一个亿,建造一个大型的肉类食品加工厂,比如火腿肠、肉罐头、肉松、肉脯、培根肉、肉丸子等,这些技术都非常成熟。”

 “我们也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保证工人全部都从本地招,你们现有的优惠条件我们也全部接受,不需要额外再要其他的。”

 张恪清问道:“是只有猪肉,还是包括其他禽类产品、牛羊肉等?”

 “以猪肉为主,其他肉类我们也需要,但需求量没那么大。”邹双宁快速回答,“你们这儿的养殖户不是也以养猪为主吗?”

 “如果一切顺利,未来我们还可以在周边再投入建造一家大型养猪场……我们的额产品种类更丰富,他们能做的,我们双辉都能做,他们做不了的,我们也能做,他们的效益肯定比不上我们,我们才能带来最多的税收。”

 “金罗在南边销售渠道不行,玉润的食品只在西南一带畅销,我们才是最佳选择。”

 与此同时,牧大江和江凯也分别跟一家食品加工企业谈判,那两家也都毫不客气的说出自己的优点,同时分析了竞争对手的缺点。

 而这些缺点,好多都是经开区之前都没了解到的,甚至算是商业机密。

 晚上的时候,张恪清跟牧大江和江凯坐在一起,对比着三家的投资条件。

 “牧部长,江主任,你说咱们以后招商引资,是不是也能这么干。让他们鹬蚌相争,我们做渔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