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二政令,奇功受爵!(第2页)

 相比较已经被架空了的萧瑀,武德殿内除了李二,就只有长孙无忌的权力最大。

 长孙无忌闻言眉头大皱,果断摇头道:“不可,天下初定,朝堂不稳,封地居多的都是些门阀大族,若突兀削减粮租,这对天下百姓或许是好事,但对目前的皇权稳固来说,极具危险。”

 “一旦这些门阀大族联合起来抗议,后果不堪设想。”

 很明显,萧瑀的政策动了许多人嘴里的蛋糕,那些被削减粮租的贵族们肯定不乐意。

 萧瑀欲言又止,佝偻着身子默默低头不语。

 李二听的频频点头,看向一个面黄肌瘦,气息虚浮的中年男子开口道:“克明,你可有良策?”

 房谋杜断中的杜如晦,字克明,目前担任兵部尚书之职。

 虽然担任兵部尚书,但他是个实打实的文官。

 此时已经满脸病态的杜如晦轻咳两声后说道:“陛下,为了天下安定,削减粮租的政策怕是不行,如今国库也较为空虚,削减赋税也行不通。”

 “所谓国富而民强,要想富民,必先强国,而造福百姓的民生大计,无非就是削减粮租和赋税,这两点虽然行不通,我们可以从民间着手。”

 李二眼睛一亮,问道:“愿闻其详。”

 他似乎已经察觉到,杜如晦已经有了良策。

 杜如晦望着李二,缓缓吐出数字:“奇功受爵!”

 “奇功受爵?”

 众人闻言,纷纷咀嚼话中含义。

 李二也是陷入沉思。

 杜如晦继续道:“所谓奇功受爵,便是下发第二条政令,从民间征集大才,许诺若谁能有造福百姓的良策,亦或者有造福百姓的手段,若有成效,对其赏金赐爵。”

 长孙无忌不悦道:“大唐立国,军功者无数,各州道各郡县更是勋贵无数,这样一来,怕是又要封赏许多爵位出去,万一封无可封,何解?”

 杜克明据理力争道:“重症需猛药方可见效,何况老夫提议的只是奇功受爵,其意是有奇功方可受爵,要求抬高点不就行了?”

 在大唐,年过四十,家中有子嗣的人都可自称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