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治理水患,很难吗?(第2页)

 ……

 次日一早,庆修便征发河工、河官一同动员,一行人浩浩荡荡的直奔黄河动工!

 本来洛阳的河工数量并不多,但是庆修直接下令,给每名征发的河工以三两银子,并且不必自带粮,饭食管够。

 这一条律令直接让不少精壮劳动力蜂拥而来,如此丰厚的报酬一个个都迫不及待报名出劳力。

 洛阳百姓们也由此看出,庆修此番治理黄河并非是和以往的官员一样,喊口号,装模作样的修堤坝给自己增加功绩。

 他当真是拿出决心要治理好黄河!

 当然,何光义这位刺史大人也不得不跟着人群一同走向堤坝,扛着铁锹垂头丧气。

 他身为一个刺史,何曾干过这等劳动力啊!

 庆修比众人更早来到河堤上,他已经观察此地的情况多时。

 这里的堤坝已经连续修筑了好几年,虽然让黄河短暂的平静下来,但带来一个更恶劣的结果就是河床抬高。

 以现在这个河床的高度来看,只要下一次汛期爆发,黄河水流必然能彻底淹没掉洛阳城外的所有村庄。

 待到民夫全部都于河岸边集结完毕,何光义灰头土脸的来到庆修面前等待指示。

 “民夫已经全部聚集,不知我们得先从哪一段的河堤修起?”何光义向庆修请命。

 “修河堤?”

 庆修听了这话眉头皱起,“我只是说治水,什么时候说要修河堤了?你还嫌河床不够高?”

 这下轮到何光义不解了,“可不修河堤,难不成我们要修支流?那可不是一年两年能完成的事情啊,甚至得几十,近百年才能完工。”

 当然了,短期内修成支流河的成功案例也并不是没有,隋炀帝修大运河便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而在那之后所造成的后果,也无需多言,懂的都懂。

 就连隋炀帝都是冒着亡天下的风险才勉强修好大运河,庆修又不是皇帝,他怎么可能调集得了全国资源来修支流。

 “要是按照你的方法,哪怕这治水再治上百年,也是治标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