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做财阀小鱼的命运

第763章 诱之以利(第一更,求订阅)(第2页)

 通过让利给“个人”,“个人”如何分配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也正因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通过这样的贸易那些个人都可以获得极其丰厚的回报,也使得他们对于某些商业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而他们也乐意用这种影响力去在两国交往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这也他们获得了进一步的回报。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在那几十年里,这些老朋友得到的回报是难以想象的。

 闻言作为“担保人”的柳承喻连摊手说道。

 “阁下,我是不会从中取利的,这些订单最后还是会由贸易公司负责。”

 “我知道,我只是说这种生意模式,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种生意模式会一直持续下去,至少会持续二十到二十五年,在此期间,我们的利润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能不大嘛!

 足足比国际市场同类产品低20%左右,这样的生意是稳赚不赔的。如果不是因为这是“民间贸易”,李毅安甚至都想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这样的生意。

 这个生意如果操作好的话,未来带来的利润甚至可能会达到南阳国民生产总值的1%左右。

 这可是来自他国的馈赠,于这样的馈赠又怎么忍心去拒绝呢?

 “好了,商业上的事情,就让其它人负责吧,我想听听你这次莫斯科之行的收获,比如那个赫鲁晓夫,我想听听你对他的看法……”

 或许其它人不关心赫鲁晓夫,但是李毅安对这个大玉米棒子可是久闻大名,他最出名的就是让苏俄民众吃肉大种玉米。

 而吃肉,正是绊倒苏俄的最后一块绊脚石。

 在“惠俄”的道路上,李毅安还是决心一路走下去的,毕竟,南洋需要苏俄这个挡箭牌。

 向俄国秘密出口发动机,无非就是为了让他们到纽约外海去摇翅膀,只要苏俄的轰炸机出现在美国的东海岸,绝对会让美国人破防的,美国人只要破防了,那么与苏俄的对抗就会更加的激烈,他们的

对抗越激烈,南洋就能够从中渔利。

 最重要的是,美国就无暇顾及南洋崛起带来的威胁,毕竟,在美国的眼中,与苏俄的对抗是生死的问题,与南洋呢?嗯,肯定不是事关生死的了。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惠俄”就是在帮助南洋自己。

 当然,这只是一定程度上,这必须要控制一个度,从现在来说,发动机是提升苏俄的硬实力,但是还需要提升苏俄的软实力——让俄国人吃上肉。

 在为了让俄国人吃上肉的问题上,李毅安甚至比俄国人自己还上心。就像现在,什么都不关心,李毅安关心的是大玉米棒子。

 “……他对南洋非常感兴趣,在会议期间,我们曾经有过多次接触,赫鲁晓夫对南洋的发展一直都是赞美有加,甚至表示将来如果有可能的话,希望能够来南洋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