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做财阀小鱼的命运

第1083章 现代化的工业奇迹(第二更,二合一)(第2页)

  哈桑默默地念着赵佩奇所说的这些项目名称,身为经济委员会主席的他自然知道水泥、钢铁以及化肥甚至农业机械,都是伊朗所欠缺的,而伊朗目前也有类似的工业规划,但是那些规划都……需要大笔的资金  想了想,哈桑点了点头,说道:  “赵先生,我觉得你说的这些项目,的确是一个国家所最需要的基本工业。如果拥有这些企业,那么基本上也就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工业化。不过,你一直使用了一个“小”,我想知道,你说的小,具体是多大的规模,那些小工厂,能满足正常需求吗?”  面对质疑,赵佩奇直了当的说道:  “哈桑主席,我们不可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小……既是建立在资金上的,也是建立于市场需求上的,就像化肥厂一样,南洋可以提供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大化肥生产和装置,它的年产能是三十万吨合成氨、四十八至五十二万吨尿素的大型工厂,但问题是,伊朗一年的化肥需求是多少?这样的大化肥设备,需要数千名技术人员运营,伊朗可以提供相应的技术人员吗?”  面对反问,哈桑一下子沉默了下来,别说是三十万吨了,就连现在规划的10万吨化肥工厂所需要的技术人员,伊朗都凑不出来,这也是为什么这个项目被放到今年执行的原因,即便是放到今年,技术人员也需要从国外雇佣。不仅如此,建设化肥厂所需要的资金也很庞大。  而这同样也是制约伊朗发展的原因,资金和人才上的不足,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建设,而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从外国聘请技术人员。在历史上他们也是这么干的,为了支持本国的工业化,伊朗从美国以及欧洲雇佣了上万名技术人员,在高峰时包括他们家人在内,伊朗境内生活着近十万美国人以及欧人。  这些人给伊朗带来现代化的同时,他们所引入的生活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伊朗——甚至这也是导致革命的原因,外国技术人员占据了高位。  哈桑说道:  “我们去年的化肥进口量是7万吨,预计今年可能突破8万吨。”  “那好,我们来算一下。”  赵佩琦说道,  “我们所提供的小化肥厂设备,设计生产能力是2万吨,恰好能够满足你们25%的需求,而它所需要的技术人员是只需要四十余人,其它的都是普通工人,只要有初中,甚至小学学历就可以参与基本生产,我相信这也是你们能够提供的,同时,它的产能也完全在市场的可接受范围之内,在这座小化肥厂投产之后,你们的技术人员可以在这座工厂进行培训,然后在其它的城市建立类似的小化肥厂,如此复制,你们完全可以在未来拥有一个完全属于你们自己的化肥工业体系。”  哈桑脸上露出了惊异的神色:  “赵先生,听你这样一说,我就完全明白了。你说的完全正确,对于我们来说,只要拥有一家年产2万吨的化肥厂就是建立化肥工业的基础了,我们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建立10万吨级的工厂。”  “至少眼下是没有必要的!”  赵佩琦接着说道:  “我们再来看机械厂。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你们现在并不需要建立重型工业体系,所以,机械厂的应该是生产为农业服务的小型装备,以及满足一些日常机械维修的需要。它不仅可以生产农业机械,还可以生产小型拖拉机、电动机和水泵。我们所提供的小机械厂装备,恰好能够满足你们生产这些产品的需要。”  通产部那边的专家们,甚至已经帮助他们罗列了一个机械厂的设备清单,从需要多少台设备,再到车间的建筑面积等都说得清清楚楚。赵佩琦只需要向对方展示这份清单就可以了。  “……待机械厂建成后,每年可以生产2000辆小型四轮拖拉机和1000辆三轮拖拉机以及3000吨农用机械,不仅可以满足基本农业生产需求,而且还可以满足农村交通需要。”  此时,哈桑等人听得是如痴如醉,对这个“国家现代化方案”佩服得五体投地。作为一位理工科出身的官员,哈桑完全能够听懂对方所说的一切,也知道他说的是完全正确的,哈桑并不是一个好高骛远的人,他很清楚伊朗发展工业的不足。  没钱不是最重要的,没钱可以借,最关键的是没有人才,而对方提出的这个方案,恰恰立足于“人才不足”上,因为规模不大,所以需要的技术人员也就很有限,即便是一时间难以满足,也只需要雇佣少数外国技术人员,就可以满足生产要求。  “再就是小钢铁厂了,它的产量在5万吨以内,以生产建筑用的螺纹钢为主,在早期建设中,钢材最主要的用途就是建筑业,而这也是建设小型钢铁厂的原因……”  听着对方的介绍小钢铁厂项目和投

资的时候,哈桑已经完全被对方给征服了,没有办法,在此之前,有谁见过这样,仅仅只需要上两亿美元,就能建立起来的初级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