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马驹子(第3页)


 “你和安国,你们两个谁的功夫更好?”


 马志平看了杨安国一眼,沉思道:“俺不如安国的力量大,但是摔跤他不是俺的对手。”


 “是吗?”杨军回头问杨安国。


 杨安国红着脸,点了点头。


 杨军白了他一眼,这小子整天在他面前吹牛,说自己是他们村摔跤王,没人是他的对手,现在要不是和马志平当面对质,他还被蒙在鼓中。


 听到马志平摔跤厉害,杨军动了收他的心思,但是他并没有马上提出来,毕竟杨安国在这儿,他也不好让他下不来台。


 “行,来了就踏实干。”


 杨军回头交代杨安国道:“回头把那五条规矩跟驹子说一下。”


 杨军受不了他那一口地道的口音,一口一个‘俺’的,听着特别别扭。


 杨军让他们坐下,并且给他们倒了茶水。


 “军子哥,这是俺从老家给你捎的土特产。”


 马志平扯过一边的行李袋,从里面往外掏东西。


 四瓶山西陈醋、两个竹筒的竹叶青酒、十来斤的晋祠大米以及二十张太谷饼。


 杨军见状,有些感动,没想到马驹子大老远的带着些东西给他。


 东西虽然都是常见的东西,但是礼轻情意重。


 尤其是那两筒竹叶青酒和十来斤的晋祠大米尤其显得贵重。


 竹叶青酒就不用多说了,粮食本来就不够吃的,能弄到两筒酒就更不容易了。


 杨军知道竹叶青酒的制作过程,在竹子很小的时候,在柱子上开一个小口,用针筒之类的工具把汾酒倒入竹子中,竹筒中的酒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再加上雨水的侵蚀,慢慢就形成了独特的竹叶青酒。


 而那十来斤的晋祠大米更是难能可贵,以面食为主的山西人,他们的地里根不就不种水稻,为了兑换这十来斤重的晋祠大米,天知道他们用了多少粮食去黑市换来的。


 那二十张太谷饼不用说了,最起码得用十来斤的面才能烙成。


 杨军不得不感叹,农村人太实诚了。


 为了报答这个工作名额的恩情,可以说是倾其所有,把家里的好东西都背来了。


 杨军瞟了一眼杨安国。


 还自家人呢,瞧瞧人家是怎么做的。


 杨军什么都没说,而是拍了拍马驹子的手背无声地表示感谢。


 “安国,你带马驹子先去报道。”


 “好的,哥。”


 等他们走后,杨军抓起电话给王德柱打了个招呼。


 杨军回到沙发那儿,坐在那里,打开一筒竹叶青,顿时一股清香涌入鼻中,浓重的竹子味伴随着酒香充斥着整个房间。


 “好酒!”杨军忍不住赞道。


 他轻轻地抿了一口。


 回味悠长。


 烈醇香醺,四品皆全。


 不愧是名传千古的美酒。


 他忍不住又喝了两口。


 还别说,越喝越有滋味,喝惯了茅台的他,顿时喜爱上了这种特制的美酒。


 这种酒虽然没有茅台贵,但胜在别有一番滋味,更何况,其制作过程复制,历时年月有成。


 杨军意念一动,那两瓶竹叶青酒被收入复制空间中。


 看了看其他的特长,杨军意念再动,把这些东西全收入空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