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今天要改的地方太多了……我昨晚梦到npC集体罢工,说‘我们拒绝情绪剥削’。”

老鱼最后一个晃进来,手里提着一袋豆腐脑和油条,边走边喊:“你们这些文艺青年,天天苦大仇深,来点人间烟火好吗?”

“我今天要提议——在游戏里开一个早餐摊!”

众人哄笑。

而陆羽,依旧只是笑着点头:“可以,写个分支剧情,‘如果你每天都来吃摊主的豆腐脑,他会在第七天告诉你一个秘密’。”

他没说那个秘密是什么。

但所有人都知道——那一定是个让人心软的故事。

这,就是桃源乡的“晨会”。

没有汇报,没有绩效,没有表格。

只有一群人,在清晨醒来时,仍愿意对生活讲一个新的故事。

《管理之道》杂志的主编沈璃,在她的专栏中这样写道:

“我第一次走进桃源乡工作室时,几乎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

“没有玻璃隔断、没有会议纪要、没有工位编号。”

“甚至连‘老板办公室’都不存在——陆羽坐在一张和大家一样的桌子上,猫窝还压着他的开会笔记。”

“他没有管理他们。”

“他只是和他们一起,活在那个他们共同建造的数字世界里。”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他们能做出《不要玩这个游戏》,因为他们自己,就是那个‘不需要赢,也可以留下’的地方。”

“……所以,这次我们真的不是来投钱的。”

中年合伙人坐在茶几前,看着陆羽慢悠悠地泡茶,语气前所未有地诚恳。

“我们只是想聊聊你怎么看‘增长’这件事。”

陆羽抬头,目光澄澈。

“增长不是坏事,但不该是唯一的事。”

“我们看过太多项目,在增长的时候失去了初心。”

“我们想做一个地方,哪怕一切都不增长,也能活下去。”

“那你们靠什么活?”

陆羽轻轻端起茶碗:“靠不放弃。”

他顿了顿:“靠相信我们在做的是‘对的’。”

风投合伙人沉默良久,忽然站起身,郑重鞠了一躬。

“谢谢你们还在做对的事。”

“我在陆总这里工作两年,工资不高,假期不多,但我从来不想离开。”

“他是那种,会在你失眠时陪你走一圈楼顶的人。”

“他不鼓励你加班,但会在你自责时拍着你说‘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他不要求你把工作当命,却让你心甘情愿为一个像素角色熬夜到天亮。”

“我以前总觉得,老板是用来让人怕的。”

“但他,是我想要变成的那种人。”

当《桃源乡》第二章“旧城纪事”上线后,玩家发现,每一个npC都有自己独立的生活轨迹,他们会在固定时间去咖啡馆、书摊、河边发呆,甚至会因为玩家的态度而改变自己对白的语气。

有人在论坛发帖感慨:

“这不是游戏,这是生活。”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套npC行为系统,是陆羽专门为新人程序员设计的“成长任务”。

“让每个npC成为‘人’。”他对新员工说。

“你不用写精彩的剧情,你只需要赋予他们一点点真实的生活感。”

“你写得越认真,别人就越能感受到你。”

“我们不是在写代码,我们是在种一片桃花。”

这套系统,后来被《交互边界》杂志称为“交互叙事的中国式突破”,并被多所高校数字艺术设计专业作为案例研究。

【老谋深算?还是洞察人心?】

《管理百人访》对陆羽的管理风格做了长达万字的特写。

其中有一个细节,被无数评论人反复引用:

“他从不公开表扬某一个员工。”

“但他会在凌晨一点,悄悄给那个人点外卖,然后在备注里写:‘今天写得真好。’”

这不是管理技巧。

这是一种天然的、近乎本能的人性洞察。

他知道人什么时候最脆弱,什么时候最想被认同,什么时候最需要被看见。

他从不高声说“你很棒”,但他总是在你最不自信的时候,用最轻的方式告诉你:

“我看到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