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北平从光荣时代开始读书的番薯
第942章 机灵的傻柱(第2页)
打量了眼钢材的材质和性能,林启明满意的点了点头,脚踏实地还是挺不错的。
批完文件,林启明也终于有时间去转转轧钢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车间。
专门换上一身工服,带上一双白手套,林启明就像是一个刚入职的年轻工人,径直朝着车间而去。
他的到来没有引起波动,手上工作不停的工人也就打量了眼他便收回了目光,加个零件可是精细活,稍微出点岔子那可就废了。
溜达完钳工车间,又来到了焊工车间,在这里林启明发现了有意思的情况,就是一位焊工师傅在焊接零件的时候,发现零件可能有点差错,拿起旁边的工具就是一顿敲打,然后才继续焊接了起来。
随后他发现这种情况不是个例,很是普遍,不少焊工手上其实有着不浅的钳工手艺。
林启明略微思索,一拍脑门,恍然大悟,然后就是无奈苦笑。
文件批改的多了,都忘记了这年头还没有专业的流水线,每一个零件全都是人工搓出来的。
也就是后来从毛熊那里搞来了工业化以及从鹰酱那里学的标准化才造就了21世纪唯一的一个工业克苏鲁。
尤记得后来和鹰酱关系好的时候,中国卖给鹰酱两个大队—24架飞机。
可能里面里面零件出了问题,鹰酱想要换一下,最后发现怎么也装不上,原因无它,因为每一个零件都是独一无二,纯手工制作。
其实换个角度想想,这个价钱拿到了这个级别的手办,鹰酱绝对算不上亏。
摸索了会下巴,林启明想起了后世一个万恶的名词—流水线,可以靠流水线的工作方式来提高车间效率。
什么,你说没人性,拜托,这个时代开始严格的八小时工作制,你以为黑心资本家的工厂吗?
把工序进行分割,每个车间出一个大师傅,把负责的零件查封出来,形成标准,这样让低级工只负责其中一个工艺,最后把零件进行组装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