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北平从光荣时代开始读书的番薯
第1185章 失败了,就当咱们没干过!(第2页)
而最近林启明在思考的则是如何让人在更多人享受这个发展成果。
之前他去军区,现实的情况让他还是有些振聋发聩,他离普通人世界还是有些远了。
即使在苦的三年灾荒时期,他也是吃穿不愁。
所以他想在靠着自己能力,在历史的车轮中丢下一颗石子,看看能不能溅起一片涟漪。
反正自家老爹都登顶成功,自己就算闯大的祸,上边也得给老爹个面子。
于是他瞄准的第一项就是工资体系。
如今虽然改革开放,但大部分厂子还在处于吃大锅饭的模式。
干多干少一个月工资是一样的,个人的积极性是大幅削减的。
尤其是面对改革开放的浪潮,未来选择下海的工人会越来越多,而为了挽留人才,打破大锅饭刻不容缓。
其实打破大锅饭的苗头早就出现,1979年,蛇口工业区就首先进行了的“四分钱奖金改革”。
尝试打破平均主义,通过“定额超产奖励制”激发工人积极性。
办法也很简单,也就是工人每天装运石料超额后,每车奖励4分钱,使工程效率大幅提升。
这一改革被视为打破“大锅饭”的起点。
但可以想象的是,在吃大锅饭的大背景下,这一操作不亚于石破天惊,最后甚至又传出又一次小岗村事件。
而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这次“四分钱奖金事件”影响力是无法和小岗村事件相提并论的。
再加上小岗村是顺应民心,而工资改革则是阻力巨大,最后以至于不了不之。
然后最终打破大锅饭则是就来到了1986年:全国企业劳动制度改革**
国务院于1986年发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暂行规定》等文件,正式废除“固定工”制度,引入劳动合同制。
烟台等试点城市率先推行,工人收入与绩效挂钩,徒弟收入超过师傅的现象开始出现。
到了1987年:首家全员劳动合同制企业诞生,上海建设机器厂成为全国首家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企业,通过考核淘汰不合格员工,打破“铁饭碗”和“大锅饭”,显着提升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