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又又钓到甲鱼(第2页)

  95号大院的贾张氏也在,听到后若有所思。

  “我要是多念念我家老贾,是不是也可以钓上鱼?”

  陈锋立即纠正道:“贾大妈,封建迷信要不得,现在是新社会了!”

  “要相信科学!”

  “我相信你大爷!”

  也有大妈不傻,一眼看出陈锋在胡说八道,立刻怼了他一句。

  “你小子越来越坏了。”

  “哎呦,王主任来了。”陈锋看向小巷一边。

  街道办王主任的威望不小,在这群大妈面前很管用,纷纷扭头看向侧边,陈锋趁机逃离。

  “哪呢?”

  “这小子骗我们的。”

  “一上午就钓这么多,中午又可以吃肉了。”

  另一位羡慕道。

  把鱼桶放在厨房,看着一个个煤球,陈锋想起蜂窝煤。

  蜂窝煤其实早就出现,但直到1964年起,上海推广圆柱状煤饼,因中间12个孔,形似蜂窝,才广为人知。

  这种圆柱状更加耐烧、热量更高,而且减少灰尘、一氧化碳等,又叫做蜂窝煤。

  省钱、耐用。

  不过想要把煤球弄成蜂窝煤,需要和黄泥,不然纯粹的煤球会散开,留下一堆没有燃烧殆尽的煤灰。

  另外,塑形的煤球机也很关键。

  “似乎可以立点功,多加一层金身。”

  “不过该如何解释呢?”

  陈锋没想好由头,暂时把这件事放下。

  使用柴火先把煤炉点燃,先烧一壶热水备用。

  一边把藏在空间淤泥里面的甲鱼取出来,仔细清洗干净,切成小块,用傻柱送来的料酒腌制。

  这应该是傻柱在红星轧钢厂后厨里配置的。

  精食盐、姜丝还算常见,但葱、料酒不容易买。

  “一刻钟多一点?”

  看着何雨水写着的歪歪扭扭字,陈锋不忍直视,这明显是大丫头何雨水为何家节省铅笔和纸钱。

  要知道,他小学前,老爷子专门写字,让他临摹。

  那一手如同打印机打印的正楷字(实际是馆阁体),方正、光润,至今难忘。

  在老爷子的严厉监督下,不知道浪费了多少纸,才让他练得一手不错的书法。

  做菜耗佐料,练字费纸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