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送野鸭蛋(第3页)

  陈建军给儿子加了一块鱼肉。

  小丫头最幸福,别人吃的刀鱼,她吃的是没有鱼刺的真鲷。

  好在小丫头懂事,没忘记钓鱼人。

  拿着勺子,把咬了一半的鱼肉,送给陈锋。

  “大锅,吃肉。”

  陈锋没好气地推开。

  “你自己吃。”

  “谢谢大锅!”

  小丫头毫不客气,立即一口全吃了。

  第二天,舅妈继续去渔船上工,周靖专门在深水沟钓鱼。

  上工捕到的鱼是公社的,钓上来的鱼是自家的。

  怎么选择,不是很难。

  因为是集体捕鱼,而且补上来的鱼要上交公社填补前些年大吃大喝的亏空,渔民们的积极性都很低。

  若非涉及工分,很多人根本不想去。

  今天运气好了很多,上午钓上来大量的真鲷、黑鱼和带鱼,这些鱼在酒楼很受欢迎。

  因为好吃,所以供不应求。

  下午陈建军、周靖就绕路,从另一个小桥去城里的迎宾楼,把一百多斤的真鲷、黑鱼等卖了。

  活鱼的价格,跟死鱼是两个档次,刚死的鱼,和死了一个小时以上的鱼,价格又差了很多。

  像真鲷这种以鲜为贵的,必须及时放学保鲜,尽快卖掉。

  “曹师傅,卖这么多,不会有问题吧?”

  陈建军有些不放心。

  一身肥胖的后厨大师傅,淡定得很。

  “放心吧,我们每天要从各个渔村收上来几百斤的鱼,你这点不算什么。”

  “而且,这些计划外的鱼,不是全部拿到酒楼的。”

  曹师傅小声道:“很多,是要给一些特殊客户。”

  他指了指天上。

  陈建军一听就懂了。

  海鲜是好,可东西不够多,收购站收上去的鱼获,不仅供应给天津,还有附近的城市,比如四九城。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收购站的鱼获分不到,不代表他们没有渠道买到。

  近水楼台先得月,不是所有渔民都愿意上交的、卖给收购站的。

  “老规矩,钱票八成,粮食两成?”

  迎宾路的后勤部经理拿着包包问道。

  “对!”

  周靖笑着回答道。

  把钱粮票据结算清楚,两人提着两斤三等肉猪排骨、十几斤的玉米面等往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