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冬三十娘

第117章、江南五府,供养明廷(第2页)

他们最晚也必须在三月底前就过淮河。

过淮河之前,还要过长江。

漕河之上,除了普通的四百万石漕粮,还有二十一万八千余石的白粮。

它们的区别是:漕粮一概由漕军解运,而白粮仍由民间解运。

这二十一万八千余石白粮里,其中有十七万四千余石是白熟梗糯米,是要运到宫廷内库签收,专供宫廷;其余四万四千余石,则供应北京各库,是专供在京文臣的。

之所以是苏松常嘉湖五府,因为一开始的都城是南京,这里的米够,也好。

之所以仍旧是民间解运,因为这本就是天下臣民对皇帝和朝廷的孝敬,何必又要朝廷另养兵卒、另加耗费来解运?

苏松常嘉湖五府负担得起。

南京城里,魏国公府内仍旧一如往日。

年轻的魏国公徐弘基(已袭爵,前文已勘误)去北京朝贺新君登基回来后,已经由原来的南京后军都督府升为都督、领后府事、守备南京。

他自然是不能服众的,但毕竟是国公嘛。

让他来做这个南京守备总兵官,南京的文臣们倒是更安心一些。

南京的做官习惯,和北京自然大不相同。

点卯都不太需要,大家往往都有其他地方聚一聚。

现在城中一个幽静的院子里,就聚了几个人,都穿着便服。

若有识得他们的人,就会认得这是南京诸衙之中最重要的几人:南京户部尚书张益,南京兵部尚书郝杰,操江都御史耿定力,南京礼部右侍郎叶向高。

迁都北京后,南京仍设中枢诸衙,但真实的权力中枢是守备厅会议。

镇守太监,是皇帝的代表。

南京守备总兵官,一般就是魏国公,在他资历威望不足时让旁人来。

协同守备,一半是提督操江来担任,现在是襄城伯李承功。

另外,南京兵部尚书一般参赞南京守备机务。

所以郝杰重要不奇怪。

而南京户部之所以重要,因为南京户部负责征收占到整个大明将近一半的南直隶及浙江、江西、湖广诸省税粮,另外还负责漕运和全国盐引堪合、全国黄册的存储管理。

操江都御史,则是用来制衡操江提督,他麾下有南京如今唯一可称得上能战的长江水师。

南京礼部其实最闲,是真正的养老院,叶向高在这里是因为他本人。

南京吏部只在京察时重要,因为南京的京察,北京吏部是不过问的。

至于南京刑部工部,虽然也有一些权力,但称不上多重要。

现在是耿定力在问郝杰:“魏国公回南京了,襄城伯却还没回来。难道是想让新封的平夷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