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冬三十娘

第128章、臣民有怨,陛下天威

徐光启同样参加了一场这样的庆贺。

他出身松江府,今天组织这一场贺宴的,是万历十四年的状元、松江华亭人唐文献,如今任翰林院侍讲。

状元前辈,同乡清流名望,对殿试前夕的新科贡士们有何等吸引力。

但徐光启等人在这里,就不能像那边的魏云中、程启南、孟希孔感受到非同一般的热情。

说是为同乡贡士贺,但到了这独院的酒楼,才发现整座院子被包下还不算,来的贡士还有出身苏州、常州的。

前辈们出面道贺、恭喜、指点一二,就去了独栋的一座楼亭里。

原来借此事为名,在朝的五府官员们一同聚首商议什么吗?

“如今幸得阁老们圈拟,吾辈江南出身居朝不少。但六部尚书,大天官河南延津人,大宗伯虽是浙人,却是陛下殊恩擢用。大司农湖广应城人,大司空山西安邑人,大司寇山东泰安人,大司马河间府人。”

楼亭之中有人一一梳理来,而后叹道:“六部主官,皆不顾江南赋税之重。今日王太仓之子又避而不赴宴,浙党附和北党倡议,我等有何面目去见家乡父老?”

“岁岁白粮,千里解运!”也有人愤愤不平,“新增金花银由单,南直隶以府州竞买,如何敌得过三省合省之力?他沈肩吾倒是对得起浙江父老了,嘉兴、湖州分属浙江!五府既要负担白粮,正该合力将应缴漕粮悉数折为金花银!”

“田赋国之根本,竞买认缴,成何体统?”

新的诏旨已经在往南而行的路上,他们已经不能阻止这个政策的施行。

总体而言,阁老们毕竟又为南方争取了二十万两金花银,而且仍是由南京户部代征。

在临清、通州这两个运河北方最重要的节点,这个时候正热闹无比。

到了三月便将近清明,阴雨天渐多。

临清城里,秦永泰在一处店产内拍案站起来:“你说什么?”

“……老爷,就是这么说的。路上已经被劫了半船,又沉了一船,今年卖给咱们的新米只能给一半了,价钱还要每石涨一钱,其他货也如此。”

秦永泰黑着脸:“他们把总只怕是不想继续坐那个位置了!每一卫运军都这么说,当我们是傻子吗?”

“老爷,小的遣人都看见了。夜泊之时,还有另一家在买。”

“查到根脚了吗?”秦永泰知道他自会去安排。

“这就是小的不解之处。买了粮之后,竟是用马车径往北边运,小的派的人,都快跟到北直隶了。老爷您说他们图什么?”

在临清买了新米,却用马车运往北边。若说就近卖了,那不如就在临清开米行批发给附近粮商;若要运到更北面,那还有钱赚吗?

秦永泰目光惊疑不定地站在那里。

合作多年的漕军竟然只愿意卖给他们一半,这就意味着,他们一来不忌惮得罪自己这个大主顾,二来……另外那买家只怕给了更高的价格才让他们动心。

费这么大的劲,难道就为了在临清劫自己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