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冬三十娘

第137章、大明皇帝,必有爱好(第2页)

“……臣妾也不知道为什么,臣妾说话,姐姐们和女官们就爱笑。”

朱常洛心想大概是因为她一说话时,眉眼间总是很生动吧,而且总说他父亲在五城兵马司当差听到的街头巷尾趣事吧。

是个京城不知名官二代,市井元气小丫头。

她当年小娃娃时喜爱模仿父亲耍耍拳脚的模样,只怕也颇得她父亲刘应元的心喜。

“听完这一出,回延禧宫先候着。去仁寿宫问安之后,朕去延禧宫用膳。”

“……是。”刘依喜滋滋地点头。

朱常洛琢磨着,等大婚和册封仪都办完,可以把她父亲刘应元调到勇卫营做陈良弼的副手。

在养心殿后殿正堂里听完这一段说书,刘依就从后门绕着先离开了。

朱常洛这才掀开纱帘走出去,养心殿正殿与后殿之间的连廊里,说书人已经放下手中扇子跪在了一旁。

“起来吧。”朱常洛继续往前走,“朕给你们题个楹联。”

“……草民叩谢万岁爷隆恩!”

他激动得再次跪下谢恩,而后才小跑跟上。

朱常洛还真给他题了个楹联:铁口铜牙白话天下趣事,讲古论今书说四海道理。

看这梅家门如今的名嘴沈宏林如获至宝,朱常洛才坐了下来。

“一块醒木为业,扇子一把生涯。”朱常洛看着他,“这营生,不低贱,有大用。”

“草民惶恐,陛下隆恩,草民等人……”

沈宏林等人在京城说书说到了粮价一事上,并且还没人动他们,自然是因为许多人清楚这是皇帝示意。

如今沈宏林感恩戴德之余,也确实惶恐。

“有了朕御赐楹联,你们便可以从京城开始张罗,把这行会操持起来了。这事,朕还会吩咐昌明号捐赞你们的。”

“草民谨听陛下旨意。”沈宏林继续磕头,细听。

皇帝自然有更大的计划。

“要吃这碗饭,多少要能言会道,也多少该识得一些字。”朱常洛看着他,“每省一个行首,每个府州县都有一个地首。朕盼你们渐能走南闯北,城里乡间,随时都能说一说。可以说些什么书,怎么说,朕自有人让你们月月都有新故事。”

“……陛下,草民还是不懂。”

“你要记住,朕盼你们将来帮朕去说书。市井小民,乡间百姓,他们除了听乡绅、胥吏说,也能听到你们说,明白吗?”

沈宏林浑身一震,而后把头深深地埋了下去:“草民明白了。”

“慢慢来。”朱常洛笑起来,“反正眼下嘛,只是朕喜欢听。上有所好,下必效之,你这一行总归是会在泰昌朝兴盛起来的。还没到那时候,只不过先大胆聚一些同仁,收一些徒弟们,开宗立派、开枝散叶。”

皇帝的威风抖到江南之后,将来便是士林风议了。

千百年来,名声重要,所以要批起来。名声重要,所以决定名声的口口相传、笔墨臧否,也需要被牢牢控制在士绅手中。

但朱常洛焉能不考虑一下这舆论战场如何争夺?

报纸?书籍?

不,这都还是士绅们的做法,最终也必定被笔杆子们掌握。

但说书人喜闻乐见,说书人只用两条腿走南闯北,只用一醒木一把扇一方帕一碗茶就能随处开始营业,他们还有一张张引人入胜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