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冬三十娘

第168章、执政党和在野党(第2页)

是过去就有的一条鞭做法,但每个地方的这条鞭,当然也不能完全一样。哪些是实物,哪些可折银,收多少,是一份庞大无比的工作量。

王锡爵直接呈请皇帝召开内阁会议。

他得确定沈一贯、申时行为什么要这么做,毕竟之前三人都在皇帝面前表态过的。

在其他朝臣看来,自然是内阁大臣在这件事上仍然有不同意见。

次日,朱常洛召他们三人到了养心殿。

“依臣看,自然是先继续清丈南直隶田土;有了勤职奖廉银,也要再行考成法!”

万历六年,福建率先试行清丈田粮。

历时一年多,福建完成了这项工作,然后铺开到了全国。

万历九年,顺天八府州县和南京锦衣卫屯田、山东、江西先后报告丈量完毕。

万历十年,保定、大同、蓟辽、山西、广西、应天、宣府、浙江、贵州、淮安、扬州、徐州、河南、延绥、湖广、四川、陕西、两广等陆续报告清丈完毕。

十一年,宁夏、甘肃、云南亦报告清丈事竣。

可以看到,哪怕张居正当时已经去世了,清丈田土的工作却没有立即停下来。

也可以看到,没有在那一轮完成田土清丈的,除了云南这种土司为主的地方,主要就是南直隶。

整个南直隶除了应天、淮安、扬州、徐州四府,其余诸府州之前都没完成田土清丈。

“陛下明鉴,如今只有区区数府不曾清丈、重造鱼鳞册黄册了。”沈一贯说道,“万历七年至十一年,大明该赋田土从五百一十八万五千四百顷增至七百零一万三千九百顷,区区数府,不是要害了……”

“诸省尽已清丈,独留数府,何以称公?”王锡爵行礼,“臣愿从自家起,先令清丈!”

两人都看了看他,这是效仿张居正吗?

当年,也是张居正率先写信回家,命儿子张嗣修严查自家有没有诡寄影射之田。后来果然查出来,张家名下田土只应该交粮七十余石,按张居正的级别当然是能全免了,然而在江陵县的赋役册里却写着“内阁张优免六百四十余石”。

多出来的,就是各色各样的人玩的手笔,包括张家的族人、家仆,也包括当地其他人假托张居正的名号买通了县里官吏。

反正记在张居正名号下,又有谁会去较真?

查出了问题,张嗣修按张居正的要求“本宅田粮七十四石例得优免者,尽数与小民一体当差”,连本该优免的部分也交了田赋。

“确实不公。”朱常洛看着沈一贯和申时行,“若按沈阁老说的数字,基本上是该赋田土凭空多了三成多?”

“陛下,多山之地能多出二三成,少山之地有多出五六成的!”王锡爵回答着皇帝,看着的却是两人,“若非张江陵之功,焉有太仓粟可支十年、积金至四百余万之宽裕,其后焉能胜了这数征?”

“为何不是要害?”朱常洛也问沈一贯,“是怕南直隶那几府乱起来?”

“陛下……”沈一贯诚恳地说道,“清丈出来了,其实也是投献之小民。江南赋税本就更重,如今若厉行优免,则赋役摊派自然是多过他们投献之钱粮的,要不然也就不会投献成风。南直隶那几府,若真是乱起来了,乱的实在会是小民。臣是觉得,不值当……”

“是有门路投献的小民多,还是仍担着赋税的小民多?”朱常洛又问,“担着赋税的小民,盼不盼着能多些投献之民把赋役摊派摊薄一些?那些不能逃赋税的小民要乱起来,过去那些忠顺良民能不能帮朕压着他们?若是压不住,是不是那些投献之民背后有人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