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中兴休息的云
第390章 诏下事起风波骤(四)(第2页)
朱载坖说道:“只是提醒一下周绣衣,孤和陛下一样,身上流的是太祖、成祖的血。”
将周如斗送走后,朱载坖随即写奏疏,将周如斗蠲免税粮,谋求生祠的事情捅了出来,同时朱载坖弹劾周如斗沽名钓誉,妄为淫祀。
何为淫祀,《礼记》曰“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即以私利贿神以求其护佑、降福,而神明具有健全的理想和品格,不会接受非礼的奉承和贿赂。朱载坖给周如斗整了个大罪名,淫祀可不是小事,从太祖起,大明朝廷对于各类宗教活动就极为警惕,毕竟朱重八自己也混过,太了解这些是些什么玩意。
所以这个罪名很是要命,但是要真的定周如斗这个罪名,却很难。
因为大明虽对正祀和淫祀加以区分,但其两者之间的界限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其划分正祀与淫祀的标准为朝廷和地方官员打击淫祀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地方官员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祠祀性质是淫祀还是正祀留下了弹性空间。
很多时候,是否是淫祀,只在地方官员的一念之间。尤其是在苏松等地,但凡是能够为苏松争取蠲免赋税的官员,都会被当地士绅建庙供奉起来。
苏松的士绅们对此还振振有词,历任苏州知府对此也是放任不管,甚至当朝廷详查此事的时候,他们还上疏称:邦国之有祀事重矣,故郡邑首列常祀,而先正先贤或以劳定国、以死勤事,以法施于民者,祀亦次之。所以昭崇报也,至于上下神只,私祀虽多,要皆关系民风,非淫祀。
为自己的不作为辩解。
朱载坖找来赵文华,商量此事。赵文华肯定是没什么指望捞到生祠了,他对此也是极为反感。
赵文华说道:“凡之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国家重祠庙之祭,教以效化也,而今在苏松,失其本意也。”
赵文华接着说道:“国家容忍生祠,本为贤臣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生有荣号,死见奉祀,以见贤思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