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中兴休息的云
第595章 纷纷扰扰不胜烦(五)
作为长期在边镇任职的官员,江东对于此事当然是十分了解的。大明边镇将帅豢养家丁早就存在了。
家丁的起源追溯至正统年间,其中宣、大巡抚罗亨信起了很大作用。罗亨信在担任巡抚期间,上奏朝廷对二镇新垦军田予以免税,并得到英宗的同意,而开垦田地,都是由将官调集附近的卫所军士来进行,这些军士实际上变成了将官的佃农。当遇到战事时,将官就把他们武装起来, 保卫自己的田产。这种集农事生产与战时作战于一体的佃农,可以视作后来家丁的起源之一。
他们虽然也是朝廷的军士,但是和将官们有极深的人身依附关系。最初他们不叫家丁,而称为家人,卫所军士投充家人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边镇都存在类似问题,上文提到的就涉及甘肃、宣府、辽东和宁夏四地;而且,上至总兵、 下至千户,边镇各级武官皆存在收纳家人的情况;自天顺至正德,朝廷屡次下令禁止武官隐占军士,但屡禁不止,收效甚微。
将官所属家丁基本来自于两个地方,一是原籍卫所, 二是任职之地。世袭武官在本籍的累世经营,为其役占军士提供了很大便利。在正德、弘治时的,家丁的情况还不是很突出,但是到了本朝,家丁的情况就非常突出了。
不少巡按御史称:今战功多赖家兵,甚至朝廷选拔武官的时候,还会考量将领的家丁,嘉靖十四年,辽东兵变,朝廷考虑派谁去镇压兵变的时候,嘉靖在选将问题上曾询问大学士费宏和李时的意见。
费宏向嘉靖推荐蓟镇副总兵马永,推荐他的理由就是:闻永家丁八十余人,皆善骑射,甚骁勇。有八十名家丁,竟然成为马永能够担任一镇总兵的理由。不过马永也确实不负众望,辽东广宁卫军发生叛乱,被马永率部下家丁镇压,再次证明了其强悍的战斗力。
和马永情况相似的还有梁震,世袭榆林卫指挥使,赴任大同之前,其仕途皆在陕西境内,尤其是其间还在家乡延绥镇任职。和马永只有区区八十家丁不同,梁震的本钱就大的多了,他可是有五百家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