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中兴休息的云

第764章 银台疏陈百官惊(五)(第2页)

 嘉靖也是很久没有看过这么犀利的文笔了,决定再看看,而且海瑞作为朱载坖一力提拔起来的人,朱载坖肯定也不可能放任海瑞被科道攻击,肯定会有所动作的。

 所以嘉靖仅仅令吏部将海瑞的请辞奏疏驳回,令海瑞赴任,并没有下旨慰留海瑞。但是科道言官当然是来劲了,纷纷上疏弹劾海瑞。海瑞也不甘示弱,来一个灭一个,来两个灭一双,你敢上疏,海大人就敢驳斥,丝毫不怯场。

 而且直隶巡按御史杨继盛也上疏力陈海瑞在河间府的治理成绩,自海瑞上任以来,河间流民得以安置,长芦盐场得以整顿,赋税增加,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在吏部看的到的。

 吏部尚书王用宾也将海瑞多年来的考绩拿出来,海瑞的考绩从来都是上中,这已经是官员能够得到的最高评价了,因为上上是从来不给的,可见海瑞的能力。

 徐阶也上疏认为海瑞的考绩优良,理应升迁,为天下州县官员之表率,吏部左侍郎严讷更是上疏嘉靖,认为现在资格太拘,人才不能尽,应当仿先朝三途并用法,州县吏政绩异者破格超擢,才能够使得人尽其用。

 大部分的朝堂大佬这次站在海瑞这边,朱载坖原本已经打算不下场的,但是转念一想,自己堂堂裕王殿下,这么大的事情,不帮帮场子,似乎有些说不过去,朱载坖决定给他们加一把火,朱载坖决定上疏,而且朱载坖奏疏的角度让人很吃惊,朱载坖这次上疏的角度是讨论现在进士和举人在官场上的生存状态问题。

 很多人认为,朝廷以科举为正途,那么现今官员们的主题就一定是进士们的,其实不然,虽然进士们占据的京官和科道,但是在州县一级的官员中,举人出身的反而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吏部的统计就表明,天下守令,进士十三、举贡十七。

 由于重进士,造成了州县官员进士极少,主要因大多数进士不愿就选而造成,新科进士们宁愿留在京师担任八品的行人,也不愿意外放当知县。原因也很简单,进士们自恃清流,不愿沾染俗物,即便是愿意去地方担任知县的进士们,目的也是为了选取科道言官,因为大明选取科道的,一向是从知县、推官一级的官员中选取的,其中知县往往以进士出身为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