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中兴休息的云

第948章 宗禄干系天下安(三)(第2页)

 户部认为,应该尽可能的减少宗室人数,宗室将军、镇国辅国中尉与生员一体应试,将宗室中的什么将军、中尉都送出去让他自谋生路,科举也罢,经商也罢,反正不要朝廷出钱就是了,这样一来,朝廷供养的对象就仅限于亲王、郡王,那样的话人数就会减少很多,而且郡王也要降等承袭,控制郡王的数量,减少宗室人数。

 而礼部则相对谨慎的多,礼部认为,爵位最低的奉国中尉可自愿停封禄,参加科举,入仕为官。还宗室中的未请名宗室,也可以参与科举或者从事其他行业,朝廷可以酌情给予补助。

 户部认为礼部的方案过于保守,不能解决现在的宗室问题,礼部则认为户部仅仅是出于钱粮的考虑,而没有考虑礼仪问题。

 高拱出来陈述了自己的意见,高拱认为,宗室首先应当区分远近,近支宗室和皇帝关系亲近,皇帝要展示亲亲之仁,应当予以供养,还有就是现存的亲王,也要承认,不过要分情况的承认,太祖册封的诸王,那是不能够动的,世代承袭,永为亲王,不因为与皇帝关系的疏远而降等承袭。

 而其余的亲王,则要降等承袭,在皇帝五服之内的,不用降等承袭,出五服的,其他亲、郡王,则世降一等,这样一来,亲王和郡王的数量就可以大幅度的下降。

 高拱的建议可以说是彻底颠覆了太祖制定的宗室制度,按照朱重八制定的制度,只要你姓朱,生下来就能吃到朝廷的宗禄,但是按照高拱的这个办法,除了太祖亲封的亲王之外,其余的亲王也面临着降等承袭的问题。

 对此大臣们一时无法达成一致,因为这样的话,除了秦王、晋王、代王、蜀王、靖江王等太祖亲封的亲王之外,其余诸王都要降等承袭,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到时候宗室闹起来也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情。高拱当即将此事包揽下来,高拱对朱载坖说道:“陛下,当效前宋之法,亲属有别,亲尽则听其为生理也!”

 朱载坖也认为宗室现在人口众多,朝廷根本是无力负担的,与其如等到朝廷彻底无法承担的时候被迫开禁,还不如在现在朝廷还能够拿得出余钱的情况下主动开禁,同时为这些宗室们找一个相对比较好的出路。

 高拱的意思是取法于前宋,主要是神宗宗室改革之后的宗室制度,因为北宋其实和大明出现过一样的宗室问题,北宋中叶宗室数量众多,再加之宗室待遇优越,这使得宗室花费成为朝廷重要的财政负担。因此宋神宗在即位后不久便推行宗室改革来解决此问题。按照与统治者血缘关系的亲疏,宗室群体被划分为宗室近属与宗室疏属,他们成为两个完全不同的群体。

 北宋建国之后,也采取过和大明差不多的宗室制度,但是也面对和大明一样的问题,所以当时的大宋朝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得已进行了宗室改革,按照与皇帝血缘关系的亲疏,朝廷将宗室群体划分为五服内的宗室近属与五服外的宗室疏属,放开对于远支宗室的各种限制。

 朱载坖也是这个意思,高拱回去之后,随即上疏要求改革宗藩制度,朱载坖也当即将高拱的奏疏下部议,高拱的奏疏顿时引起了朝廷的轩然大波,很多人认为对宗室制度大加改动的话,有违祖制,但是如户部尚书马森等人则支持高拱的建议,不变革宗室制度,朝廷总有一天被日益增加的宗禄拖垮。

 朱载坖见事情已经公开,也就不再遮掩,命令亲王们也可以就此事上疏,宗室们对于现行制度有什么看法都可以上疏朱载坖。

 晋王、代王、韩王是最先影响的,他们主要谈的就是宗禄拖欠问题,山西的宗禄确实是拖欠已久,地方官府有意无意的拖欠宗禄,地方官府大的原则就是先尽别项,缓视宗粮,对于宗禄问题漠不关心,无论有无,都是拖欠宗禄,这三位亲王要求朝廷督促地方官府,及时支付宗禄,保障宗室日常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