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中兴休息的云

第1005章 钞关详定议论忙

除了关税之外,对于朱载坖来说重要的就是商业税收了,大明也征收商税,主要是通过钞关的形式加以征收的,和之前大宋实行的禁榷制度直通,大明对于商税不甚重视,对于商业的管理也较为粗疏,仅仅是规定了一些基本的原则。

 太祖皇帝对商税的祖训也就只有一条,就是:凡商税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

 大明的商税是很低的,据马森统计,隆庆二年大明的商税税额是三十七万两,还不及盐税的三分之一。而且大明的商税很多时候是定额商税,之前方钝担任户部尚书的时候就曾经指出过这种定额商税的弊端,方钝认为:“地有盛衰,物有盈歉。而商税之征,率皆定额。 是使其或盈也,奸黠得以侵欺;其歉也,良善困于补纳。”

 这种定额商税会使得官员有上下其手,结伙贪污的可能性。而对于对于商人来说,也并不公平。因为大明的商税很大程度上是地方官府来征收的,并不在上缴朝廷的起运中,这就给了地方官府以可乘之机。

 商税怎么征,征多少,很多时候并不取决于朝廷,而是地方的州县官员们一言而决,商税征的多不多,主要是看地方官府的长官黑不黑了,说大明商税少的,其实是指真正能够进入太仓的商税少,对于商人们来说,他们可并不觉得商税少。

 现在的商人,一般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从事商品贩运的行商,即所谓的“行资”商人 一类是坐地经营的坐贾,即所谓的“居鬻”商人。

 对于这两种商人,大明朝廷有不同的办法征收税收,对于行商,大明规定,凡商贾欲贩货于四方者,必先赴所司起关券。所谓关券,就和百姓路引一样,实际上是允许行商贩运商品的营业许可证明。具有营业执照的性质。其上要注明行商的姓名、籍贯、年貌、经营范围、资产状况、贩运地点等。要想取得这个关券,就得向地方州县缴纳一笔钱,至于这个钱有多少,就完全看官吏的良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