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中兴休息的云

第1041章 北虏媾和机谋深(四)(第3页)

 杨博听了之后,出来说道:“老夫以为,今既容虏通贡,则哨兵可免,烽燧渐息。每岁可保千人人之命,即可省优恤三五千金矣。各镇墩哨后可渐减三二百名,即可岁省行粮三五千石矣。既无斩获中伤之赏恤,每岁可免赏功数千金之费矣。而调遣摆边可免,则所积之客饷可出陈为主饷之支,而以主饷仍备客饷之积,数年之后则客饷或间岁可省,或年可半给,而节省内帑将不可数计。夫移各边恤赏之公费及量移客饷以充抚赏,既非靡费不经,亦非额外请给。”

 杨博认为实现封贡之后,沿边各镇,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边疆之军费可省,而抚赏之费相较于此,其数目仍不多,可以大幅度的减轻朝廷的负担。

 到了这个时候,该发表意见的也已经发表完了,就进入了廷议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投票环节了,有官员进来,给每位官员勋臣发了一粒黄豆,同时放了四只颜色不同的碗,分别代表同意封贡、不同意封贡、封而不贡、贡而不封四个选项。

 官员们只需要将自己手中的黄豆投到对应的碗中去就行了。

 最后的结果是内阁辅臣、吏部尚书杨博、协理戎政兵部左侍郎王崇古、兵部尚书霍冀、定国公徐文壁、新建伯王正亿、翰林侍读学士兼吏部右侍郎张四维等二十人同意封贡。

 英国公张溶、礼部尚书高仪、大理寺卿董传策及科道言官等十六人认为不能通贡。

 左都御史葛守礼、工部尚书朱衡等七人认为可以册封,但是不能通贡。

 刑科都给事中王之垣、刑部右侍郎朱大器两人认为可以通贡,不能册封。

 主持廷议的兵部尚书霍冀随即将相关的情况整理成册,上奏朱载坖,请求圣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