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6章 宗藩沸喧事纷扰(第2页)
根据这个数字,清军御史与宣大总督、户部粮储主事确定的宣大山西三镇的军饷为九十五万八千两。朱载坖得知这个数字之后,不由得咧嘴,这个数字可不小,也就是说,仅宣大山西三镇,每年的军饷就接近一百万两,几乎将海关关税银都用尽,可见朱载坖搞钱的任务之重。
不过随着宣大、山西等镇的军官调整和清军完成,朱载坖也要对山西的几位藩王动手了,和蜀藩一样,山西的三位藩王一样圈占了大量的土地,不过山西藩王的大问题不是在土地上,而是他们染指河东解盐,作为北方最大的盐场,河东解盐每年出产食盐六十二万引,山西、陕西、宁夏等地的百姓皆赖解盐生活。
而山西的三位藩王,由于宗禄不足,加上藩王们不断奏请,之前嘉靖不得已从解盐中拨出二十万引的盐,作为藩王的宗禄,有了嘉靖的圣旨,藩王们开始大举蚕食解盐,藩王们利用特权,开始大肆贩卖私盐,这使得本就难以为继的河东解盐更加濒临崩溃。
本来河东解盐就是最便宜的,一引仅四钱银或者二斗三升米麦豆,朝廷主要是希望用解盐来开中,为三镇的官军提供军粮,但是实际上现在的解盐已经完全瘫痪,王府私盐、地方官私、军私、商私和灶私横行,不管你是纳粮开中还是纳银开中,都困于守支。
这就直接导致宣大山西三镇物价腾贵,官军军储不足。
和两淮盐场一样,河东盐场一样也面临困守支、正盐不行,私盐泛滥的情况,但是和两淮的情况复杂不一样,解盐的情况倒是相对简单,破坏解盐的主要就是两大势力,其一就是三镇的官军,由于之前朝廷粮饷不继,宣大三镇的官军在军官的指挥下开始役使军士捞盐,并且加以贩卖,其二就是山西的藩王了。
对于三镇官军,朱载坖严令不准再役使军士从事采盐的活动,凡是有军官敢这么做的,按大明律加三等治罪,同时保障三镇官军的粮饷,令巡盐御史、清军御史、巡按御史严厉巡视,发现还有士卒采盐的,立即处置,敢包庇者,同罪之。